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都兰县博物馆,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展示都兰县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年接待量近2万人次。2021年,博物馆正式更名为都兰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并继续以都兰县博物馆的名义对外开放,致力于文物保护与研究的深入发展。
都兰县博物馆洋溢着现代风貌,其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以“H”形姿态优雅展开,A、B两馆分列两侧,宛若两座穿越时空而来的古老城阙,静静伫立。
该博物馆的A馆由省考古所于2004年投资建设,并随后移交都兰县使用。与B馆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总建筑面积达4700平方米的宏伟建筑,这里珍藏着312件(套)文物,每一件都是都兰县历史文化的见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套,国家二级文物14件套,以及国家三级文物35件套,涵盖了石器、陶器、木器、金银器、丝绸等历史文物。
2022年,都兰县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热水墓群考古四十周年展”的线上线下展览活动。此次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176件(套),涵盖了丝织品、金属器皿、木器、漆器、珠宝配饰等多样品类,生动展示了热水墓群自1982年考古发掘以来的丰硕成果。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都兰在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中的独特地位,也充分证明了都兰作为文化繁荣发展节点的重要意义。
热水墓群位于都兰县热水乡,于1982年被发现。作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吐谷浑、吐蕃的大型墓葬群,它不仅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也是青海境内面积最大、保存封土最多的吐谷浑、吐蕃墓地。墓群中共有封土墓299座,其中经考古确认的墓葬达232座。这些墓葬形制丰富,大部分依山面河而建,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利用。
丝织品、金银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陶器、木器、漆器以及古藏文木简牍……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追求,更揭示了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丝绸的发现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图案之美、技艺之精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这些丝绸文物不仅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也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热水墓群的发掘和研究对于探讨吐蕃文明史、唐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陵寝制度以及当地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揭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盛唐时期下西部吐蕃吐谷浑王朝的辉煌历史。作为丝路南道上贸易经济枢纽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都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