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人工智能或在繁华下冷静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19 14:03:39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本刊记者 张利娟

在狗年春节晚会上,中国自动驾驶“国家队”百度Apollo开放平台率领百余辆车队跑上港珠澳大桥,并在无人驾驶模式下完成“8”字交叉跑的高难度动作,引爆了全场。无人驾驶汽车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此次大规模的无人车新春“阅兵”证实着我国无人驾驶正加速走进现实。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个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出现独角兽。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是人工智能。”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

刷脸验票、刷脸就医、无人超市、智慧物流、机器人写稿……短短几年内,我国人工智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颠覆着这个时代。

然而,比尔•盖茨在最近接受的采访中指出,表面上中国的人工智能(AI)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由于引领技术发展的核心企业仍旧在美国,因此在中美AI竞争中,中国很难实现弯道超车。果真如此吗?

人工智能尽显繁华

“我们用机器模仿特朗普讲话,连美国人都信以为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他拿出机器翻译机,分别用中英文向机器翻译机“出题”。前3道是中文考题,分别是“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和“今天的节目很成功”。他的话音刚落,机器瞬间给出流畅的英文翻译。随后他又用英文发问,机器回答“我很荣幸有机会展示我们的新技术。”

无疑,我国的语音合成技术已经让机器能开口说话。同时,语音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大大扩展,目前已进入到教育、医疗、司法、出行、翻译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从技术模型、场景开发到行业应用的矩阵。

“不需要银行卡、身份证,只要刷刷脸,按提示完成操作,钱就出来了”,前来中国农业银行延安分行一自助银行取款的群众津津乐道。这不是“痴人说梦”,而是图像识别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如今,除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金融智能生态企业外,像中国农业银行这些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都加大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在人工智能的垂直细分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乐信的“鹰眼”和“虫洞”等人工智能应用,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显著特征和估值核心,最终助其于2017年年底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作词、编曲本是独属于文采飞扬、才华横溢的少数人类天才。如今,人工智能系统也“学会”了作曲。日前,在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举办的国际AI作曲大奖赛上,平安科技提出了双通道LSTM网络以及海量多维的音乐特征表示方法,通过增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深度,使计算机充分地“学会”了音乐创作的曲式、和声、复调、配器等要素,破解了人工智能系统音乐创作作曲这一难点。从而使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从通用领域延展至艺术领域。

“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国人工智能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层面均已取得不少突破。”平安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一路狂飙现隐忧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占42.4%;中国其次,拥有592家,占23.3%。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也在近20年内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为30115项。

随着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市场规模的壮大,人工智能也成为国内创业和投资的热土。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金额达635亿元,占据该领域全球总融资额的33.18%,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在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其繁荣背后蕴藏的“泡沫化”隐忧。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分析道,中国的AI项目融资热大概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的,其价格和估值整体大概是硅谷的一倍左右。“是不是估值比硅谷贵一倍就不合理?其实不是,也看领域。但是整体高一倍确实有点过高。”在他看来,2017年上半年开始融资的许多AI创业公司的资金差不多够18个月的花费,到2018年年底可能会有一批这类公司倒闭。

佳都科技CEO刘伟则以人脸识别为例指出,目前中国做人脸识别的企业多达几百家,可以说是“百花争鸣”,但不是所有的“花”都是香的,有很多都是滥竽充数。

在刘伟看来,当前大部分创业者并未能接触到一些核心算法。在这几百家企业里,拥有核心技术的厂商在国内不到10家,在核心算法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又极少,他们大部分都是使用第三方技术,能大规模进行系统集成定制的也就只有四家左右。

除了行业乱象,“人才荒”正在成为业内最担心的事。AI技术的生产效率现在还比较低,如何加快生产效率?需要大量懂深度学习的专业算法人才,而现在并没有这么多的人才储备。

“‘人才荒’既影响到大企业的业务发展,也影响到初创企业的市场估值。”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最急缺的是既懂得人工智能技术和原理,又在各行业有深厚积累的跨界人才。

落地应用是硬道理

当前,人工智能的竞争已然升级到国家竞争。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声音是,美国掌握了核心技术,中国很难实现弯道超车;另一种声音则是,中国在AI领域弯道超车是有可能的,而且机会还不小。

刘庆峰认为,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源头创新上,在很多方面已经跟全世界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强调“应用是硬道理”,在应用驱动中让数据迭代不断进化。可以说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是同步进入“无人区”,但我们相信,由于人工智能的数据驱动特点,由于中国的用户基础和政府应用创新方面的能力,中国一定能够赢得人工智能的未来。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第二次被写进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是“人工智能”201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后,再度被抬上经济发展重要举措的大台面,而这一次则进一步强调了“产业级的人工智能应用”。很显然,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产业化、应用化的关键阶段。

服务人类、造福社会,是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应用落地则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据介绍,科技部已经会同其他部门一起向国务院提交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是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系统规划。人工智能要渗透到各个领域,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做好,并使它很快地渗透到社会的各方面。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