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资讯

与林为伴,铺就绿色基底——潍坊市创新举措推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31 15:48:30 推广来源:潍坊日报

青州九龙盘(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赵金凤

通讯员 王妍婷 刘丽雪

在临朐县国有沂山林场,1600余年的古松树顽强地屹立在山间;在临朐县国有嵩山林场,江北最大的水杉林与山水相映;在寿光国有机械林场,从一片盐碱地成长为4A级景区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近年来,我市绿水青山越来越美,森林资源生态家底更加厚实,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蕴越加厚重。

潍坊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盯重点,开拓创新,抓紧抓实国有林场改革发展,高标准实施林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打造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促进全市森林资源提质增效、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潍坊市绿色发展底蕴。我市分布于青州市、寿光市、安丘市、临朐县、昌乐县的9处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达17万亩,构建了全市森林资源保护的“四梁八柱”。

提质增效,铺就绿色基底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潍坊市国有林场以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系统为目标,积极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着力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四库功能。2024年,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完成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740多亩,临朐县国有沂山林场、国有嵩山林场、国有九山林场、国有丹崮林场完成省级可持续经营试点2300亩。积极申报国土绿化项目,潍坊市国有林场共获批6704亩。

国有林场依托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林相,促进形成稳定的异龄复层混交林,切实增强林分的抗逆性,培育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碳库的“压舱石”作用,筑牢潍坊市生态安全屏障。

以林为基,创新产业架构

为全面盘活林场经济,各个林场根据自身特色,纷纷打破固有发展模式,走上创新发展的路子,带动周边百姓发家致富。其中,寿光国有机械林场的盐碱地复合利用模式获得省自然资源厅高度评价,是全国盐碱地改良的样板区域。

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位于一片重度盐碱地上。近年来,林场积极挖掘资源潜力,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以林养林、以副养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立足土地、林木、地下卤水资源优势,创新提升盐碱地治理,从“投钱变绿”到“以绿换钱”,充分发挥盐碱地生态修复累积效益,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旅游业、养殖业,延伸产业链,推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先后形成了林果生产、林下粮棉种植、苗木培育、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推动由传统单一的营林模式向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多种林农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发展转变,为全国盐碱地林业产业发展树立了样板。

与林为伴,构建自然公园

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高、周边空气质量好,为市民户外活动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为更好服务民众,我市依托国有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设立了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森林公园。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为公众提供一个休闲、科普、亲近自然的场所。

打造“体验+宣传”模式,全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青州杨集林场为基础设立的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了森林浴场、森林养生步道等特色景观节点,吸引喜欢自然环境的游客驻足体验、了解森林文化;借助林场自然环境,开展森林夏令营和研学活动,吸引青少年学习森林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意识。

探索“公园+业态”模式,发挥森林资源生态经济效益。以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为基础设立的寿光渤海省级森林公园,实施林文旅体多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成功打造了在全国具较高知名度的林海生态博览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单位。每年接待游客达50余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800多万元,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种养殖、园林绿化、运输、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绿色正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成为民生福祉的厚重成色。我市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续写新时代森林事业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