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5 11:24:38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古巷悠悠岁月长,民俗熠熠韵流芳。”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老街长巷人头攒动,黄河大集正热闹上演。走进老街内的黄河澄泥印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张金霞正为游客和当地群众细致展示着澄泥印的制作流程,从选泥、制坯到雕刻、烧制,每一步都凝聚着传统技艺的匠心与智慧。

近年来,盐窝镇深入挖掘老街长巷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集民俗展示、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非遗街区。这些文化空间犹充分发挥着阵地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老杨琴表演让老戏迷们过足了戏瘾,亲子手工制作非遗活动则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非遗文化在温馨的氛围中得以传承。

盐窝镇将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依托本地厚重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十里长巷”进行改造,以政府引导、吸引社会投资、村集体以房屋入股的运作模式,将老手工、老技艺、老作坊等非遗文化沿街落户,发扬传承传统技艺,打造老街文化品牌。目前,老街长巷以多个文化活动站点为依托,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服务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强大引擎。盐窝镇深度挖掘辖区内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等,将他们纳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人才队伍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化发展格局。南岭老杨琴第四代传承人赵运泉说:“南岭老杨琴剧团的成立,让这门手艺又迎来了新机遇。”

产业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坚实后盾。盐窝镇积极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同时,老街长巷通过征租南岭村村民闲置房屋30余户统一改造变沿街商户,销售王家宫廷剪纸、刘氏布偶、黄河澄泥印等特色文化产品,不仅为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和销售作品的平台,也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实现了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如今,盐窝镇老街长巷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未来,盐窝镇将继续深耕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让老街长巷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周渤海 韩层层)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