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近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逐梦“轻“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开展 “纸承千年韵,‘轻’启始兴来” 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携专业所长,通过校地结对、非遗课堂科普、古法工艺调研、走访企业等多元行动,在传统竹纸技艺与乡村振兴之间架起融合桥梁,为 “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校地结对——共绘始兴竹纸发展蓝图
实践首日,突击队与马市镇政府代表聚焦竹纸文化挖掘、特色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路径等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针对当地竹纸“生产规模小、市场化弱、传承人短缺”的困境,突击队提出“校地共建非遗工坊”方案:依托高校设计创新、品牌策划等专业能力,派驻团队指导工艺优化、开发文创产品、培育本土技术骨干,联动政府争取政策支持,推动竹纸文化从“保护”向“活化”转型,让传统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图为突击队在马市镇与政府代表开展座谈会。谢思颖 供图
非遗课堂——以青春力量搭建传承桥梁
次日,突击队携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林润惠教授走进始兴县马市镇小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 “非遗体验课” ,课堂上,林润惠教授与队员们先讲解花草纸的制作流程,随后通过手工造纸与活字印刷的沉浸式体验教学,在实操环节指导孩子们掌握抄纸、拓印技巧,让孩子们与古老文化 “零距离” 对话。这场非遗课堂,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传统技艺的制作乐趣,更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认同的根苗。突击队以青春力量搭建非遗传承的桥梁,让本土文化的根脉在下一代心中深深扎根。
图为林润惠教授指导孩子们进行手工造纸操作。谢思颖 供图
实践调研——探寻传承密码,破解发展困局
围绕始兴竹纸非遗传承的核心议题,突击队赴始兴县马头镇岭头村,调研古法竹纸技艺与传承现状。
岭头村村书记张业兴向队员们讲解了古法手工竹纸工艺,从 “剥青竹” 去除外层硬壳,到 “泡料” 软化纤维;从 “搓揉” 分离竹丝,到 “捣浆” 用木槌反复捶打;再到 “拌浆” 调和浓度、“抄纸” 成形等复杂工序,每一步都凝结着祖辈的智慧。队员们纷纷体会到 “一张竹纸三个月” 的匠心所在。
张业兴书记指出:“年轻一代对传统造纸技艺认知度低,更倾向于外出务工,作坊设备简陋、生产场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守着好手艺,却走不出大山”,成了当地村民的心头事。针对这些问题,突击队提出 “短视频记录竹纸工序” 增强传播力、“设计竹纸文创产品” 提升附加值、“校地合作培训年轻传承人” 等建议,从而破解传承困境。
图为岭头村村书记向突击队成员介绍手工造纸的过程。谢思颖 供图
参观走访——探索“传统工艺 + 现代科技”发展新路径
实践最后一天,突击队走访韶能集团广东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韶能本色分公司,考察现代造纸工艺。在生产线旁,队员们对比现代造纸与古法造纸在原料处理、生产效率、产品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深刻认识到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团队提出,可借鉴现代造纸的标准化生产与环保技术,改进传统竹纸制作工艺,同时保留其文化内核与独特质感,探索“传统工艺 + 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路径,为非遗竹纸的复兴开拓新方向。
图为突击队成员在韶能集团广东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韶能本色分公司与公司人员合影留念。谢思颖 供图
此次实践是广轻大学子响应“百千万工程”、服务文化传承的具体行动。通过政校合作搭建平台、非遗教育浸润童心、深入调研挖掘潜力、古今对比探索创新,青年力量为千年非遗注入时代活力,让传统竹纸工艺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焕发新生,也为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协同共进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推进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供稿:罗雪榕 吴其琛 林润惠)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