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挺胸!好小子,有咱老欧家的精气神!”云安区人武部大院里,秋阳朗照,樟树生香。老兵欧老伯一双大手重重落在孙子小欧的肩上,指尖微颤,眼底却漾开层层欣慰的笑纹。这一刻,九月的光从枝叶间筛落,将一身崭新迷彩的小欧映衬得愈发挺拔如松。他立在爷爷与叔叔中间,如同一个刚刚长成的战士,站在了两代人的岁月肩上。

(通讯员供图)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悄然折叠。六十年代的硝烟、九十年代的风云、与如今新时代的强军号角——欧家三代人的青春,就这样完成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庄严交接。
“我父亲是六十年代入伍的老兵,我是九十年代参军,现在,我这侄子也接过这一棒!”欧先生语气铿锵,脸上写满的是一个家族的荣光。他说,欧家没有留下金玉传家宝,唯有一腔报国情、一颗兵心,在血脉里奔流、相传。
站在一旁的欧老伯,虽未披挂旧时戎装,却依旧脊梁笔挺、声如洪钟:“当兵的人,魂在军营,心向国家。穿不穿那身军装,这份情怀,永远都不会变!”
问起为什么选择参军,00后的小欧笑得腼腆,眼神却清亮坚定:“我是听着军号声长大的孩子。”童年时,他最爱蜷在爷爷膝头听战场故事,也常趴在地板上翻看叔叔的旧相册——那些缀着星徽的肩章、泛黄的行军照片,早已是他英雄梦想的起点。“他们,就是我心中的英雄。而现在,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从报名应征到层层筛选,小欧一路迎难而上。役前教育期间,站军姿站到双腿失去知觉,练战术练到掌心破皮渗血,他从未喊过一声累。“叔叔告诉我,军营是炼钢的熔炉。我不想做一块铁,我想成为一把钢刀。”
欢送仪式上,彩旗猎猎,锣鼓震天。亲属团围拢在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旁,争相合影。欧家三代人并肩而立的一幕,引来众多赞许的目光。“咔嚓”一声,时光定格:爷爷眼含殷殷嘱托,叔叔面带骄傲欣慰,小欧神情庄重,如负千钧。
按计划,新兵们将于次日启程,奔赴远方营地。此刻,没有汽笛长鸣,只有叮咛萦耳、温情涌动。小欧与家人紧紧相拥,年轻的眼睛里水光闪烁,有牵挂、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勇毅前行的光芒。
“放心吧爷爷、叔叔!我绝不怕苦、不怕累,一定争当优秀士兵!”离别时分,小欧抬起右手,向两位老兵敬出人生中第一个军礼。动作或许仍带稚嫩,但那道目光如晨曦初现,炽热而明亮。
明日,征程启程;强军之路,已在脚下。这位云安少年携着两代人的期望与家国梦想,正昂首阔步,走向属于他的军旅时代。而跨越半个世纪的欧家“兵心”,依然铿锵跳动、生生不息。(陈赞亮 黄宏徽 谢娟)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