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以“共研特色富民产业发展路径,助推兴业茶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广西兴业县举行。此次座谈会旨在汇聚多方智慧,为兴业县茶产业未来发展擘画清晰蓝图,广西大学党委原书记、广西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广西西大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国民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阳国亮,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中国报道网广西区域运营副总监梁科勇,兴业县委副书记沈俊雨,兴业县有关部门领导和兴业县企业家代表共同参会。
座谈会前,阳国亮教授一行深入兴业县铭鑫茶业公司、兴业县茗韵茶业公司、兴业县一千茶农合作社、兴业县葵峰富硒茶园等,实地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直观了解当地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品牌建设及市场开拓情况,兴业县委副书记沈俊雨陪同调研。
座谈会上,各茶企、合作社负责人结合自身经营和发展实际,直击产业痛点,积极建言献策,诉求主要聚焦于三大关键方向:一是呼吁建立统一行业标准与协同发展机制,建议制定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规范,推动企业间打破壁垒、抱团发展,实现错位竞争,避免同质化内耗,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二是期盼精准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希望政府出台专项奖励政策,设立发展基金,支持茶园改造、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完善,并激励群众扩大种植,增强发展信心;三是亟须品牌赋能与市场拓展支持,请求政府牵头搭建推广平台,提升“兴业茶”区域公共品牌在区内外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阳国亮教授在认真听取各方发言后,结合调研所见与深入研究,对兴业县茶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把脉,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他首先明确产业定位与核心价值,强调要充分认识“茶叶是药也是宝”的价值,挖掘其“药食同源”特性,将茶产业确立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接着,他系统阐述了产业发展的四大核心要素,即“有传统”——传承本地种茶、制茶历史技艺,守住文化根脉;“有规模”——扩大茶园种植面积,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升竞争力;“有文化”——深度挖掘茶文化,讲好兴业茶故事;“有品牌”——聚焦品牌价值提升,扩大市场影响力。他指出,“兴业茶”已于2022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备了良好基础。
针对未来发展路径,阳国亮教授提出了五大策略建议:一要精准对接市场,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二要深化农文旅融合,开发茶旅、研学等新业态,提升附加值;三要善于“借牌”发展,积极融入“广西六堡茶”等区域公共品牌体系借力起步,同时逐步培育壮大“兴业茶”自主品牌;四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生产标准与产品质量;五要优化政策环境,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提供持续保障,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推动茶园种植规模与产业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此次座谈会为兴业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沈俊雨表示,兴业县将充分吸纳座谈会成果,进一步细化措施,凝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兴业茶产业扩规模、提质量、树品牌、增效益,真正将“小茶叶”做成支撑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产业”。(梁科勇 蒋超杰 梁宇翔)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