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登陆前夕,风雨交加,消防救援力量紧急出动,却发现警情纯属虚构。公共安全资源在关键时刻被恶意消耗。
2025年9月24日18时51分,正值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广东沿海的关键时刻,东莞寮步镇消防大队接到紧急报警,称泉塘围仔西十五巷9号有人纵火并有人员被困。寮步消防救援大队立即调派10辆消防车、35名指战员及当地社区兼职消防队赶赴现场。
经现场仔细核查,救援人员发现报警人所指地点并无任何火情和人员被困情况。随后,寮步消防救援大队将线索移交给辖区公安派出所,经立案侦查,确认这是一起恶意谎报火警行为。违法嫌疑人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最终被公安分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
01 台风应急状态下的“狼来了”,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桦加沙”是2025年以来影响中国的最强台风,具有强度极端、风圈范围大、来势凶猛的特点。在台风应急响应期间,各级救援力量全面进入战时状态。消防救援队伍作为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在台风期间承担着排险救困的重任。
违法行为人在台风应急响应期间虚假火警电话行为,是对宝贵救援资源的恶意消耗,触碰了法律的底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二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谎报火警行为将依法受到严惩,通常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亦将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消防救援力量是抢险救灾的核心资源。在台风这样的极端天气下,一个虚假警情就可能使救援力量被错误调动,导致真正的火灾现场或险情因力量不足而延误,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法律对谎报火警行为持零容忍态度,违法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请公众务必认清谎报火警的严重性,共同守护危急时刻的“生命热线”。
02 租赁纠纷成为谎报警情的重要原因
此次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违法行为人因房租问题与房东产生纠纷,竟选择谎报火警作为解决手段。这种因民事纠纷而滥用应急资源的行为,反映出部分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
类似因租赁纠纷谎报警情的案例并非个别。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一房东潘某因租约未到期想提前收回房子,与租客产生纠纷。为骚扰租客,潘某在10天内连续谎报火警13次,每次报警内容混乱,导致公安和消防部门多次无功而返。最终,潘某因涉嫌编造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刑事拘留。
同年,浦东新区一饭店老板陈某某因租赁纠纷与房东发生冲突,为迫使民警介入,她谎报美食城饭店“着火”。消防和公安人员抵达后未发现任何火情,仅见双方争吵。陈某某最终被处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此类案例表明,部分公民在遇到民事纠纷时,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滥用应急资源,这不仅增加了执法成本,更可能耽误真实险情的救援。
03 多部门协同维护公共安全
此次寮步镇消防大队与公安分局的紧密协作,展现了执法部门维护公共安全资源的决心与效率。
寮步消防救援大队在确认警情虚假后,迅速将线索移送辖区公安派出所。经立案侦查,违法嫌疑人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这种高效的办案协作机制确保了案件的快速侦办与处理。
类似的警消联防机制在全国多地已有效运行。如昆明市官渡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公安部门,对一名酒后谎报火警的人员迅速查处,最终该违法人员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
在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期间,这种协同机制更为重要。各部门信息共享、联动执法,能够确保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快速识别和处置各类违法行为,保障应急资源用于真正需要的领域。
04 公众责任与正确报警方式
119火警电话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热线”。保持这条热线的畅通无阻,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安全。
在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前,公众应做好充分准备,减少对应急资源的依赖。
正确报警的方法包括:接通后准确说明灾害地点、情况严重程度、有无人员被困等关键信息,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引导救援力量迅速抵达。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提升公民法律意识,让更多人认识到谎报警情的违法性及其社会危害。
对于恶意拨打119、滥用了社会公共资源的行为,社会各界应形成零容忍的共识,共同守护这条“生命热线”的畅通。(黄楚芳 东莞消防供稿)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