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基层心脏康复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组联合牵头,李庆国、张清、施林生、李志远、钱琦、邵峻等专家共同编写的《江苏省心脏康复中心认证标准草案》(以下简称 “草案”)正式形成。该草案立足江苏省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融合国际先进经验与本土实践,首次构建了覆盖 “基本条件、患者干预、体系管理、培训教育、持续改进” 的五大核心认证框架,为全省心脏康复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有望推动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效果提升,助力 “健康中国” 行动在江苏落地见效。

聚焦临床需求:破解心血管康复 “规范化” 难题
草案开篇即明确心脏康复的临床价值 —— 作为心血管疾病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其通过运动训练、营养支持、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的多学科协作,能显著降低患者再住院率与死亡率。据草案引用的杜克大学全球健康中心研究数据显示,心脏康复可使心肌梗死、冠心病术后患者出院 180 天内死亡率或再入院率降低近 43%,同时改善心脏功能、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当前全省多地医疗机构虽已开设心脏康复服务,但存在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设备人才短缺等问题。” 草案编写组专家表示,此前国家层面虽有相关政策引导(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要求 2030 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降至 190.7/10 万以下),但缺乏针对江苏地域特点的细化标准。此次草案的出台,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让心脏康复服务 “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五大核心框架:全方位划定康复中心 “准入线”
草案参考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标准,结合美国 AACVPR(心血管和肺康复协会)国际先进经验,确立了五大核心认证要素,总分 300 分,涵盖从基础条件到服务质量的全流程管控:
1. 基本条件与资质(80 分):筑牢服务 “基础盘”
草案要求心脏康复中心需由医院正式发文成立,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团队需配齐心血管内科医师(高级职称)、注册护士、专职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营养师等,且护士需具备心血管急症抢救经验,康复治疗师需通过规范化培训;设备方面,除常规心肺评估、运动训练器材外,需配备心脏电除颤仪、六电极无创心输出量仪、6 参数监护仪等关键设备,确保评估与急救能力。
2. 患者评估与干预(150 分):精准制定 “康复方案”
这是草案的核心内容,要求中心采用 AACVPR 危险分层法,将患者分为低、中、高风险(如低危患者功能能力≥7METs、射血分数≥50%,高危患者运动中易出现缺血症状、射血分数<40%),再依据 FITT 原则(频率、强度、时间、种类)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 —— 例如低危患者每周可进行 3-5 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等),每次 30-60 分钟;中高危患者则需降低强度并加强监测。同时,强调多学科协作,从药物、营养、心理多维度干预。
3. 体系建设与管理(70 分):打通 “上下联动” 通道
草案提出构建 “医联体联动” 模式,要求中心与基层 / 社区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分级诊疗与转诊流程,确保患者康复服务 “连续不中断”;同时需建立心脏康复数据库,通过信息化平台填报患者信息,为临床决策与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4. 培训与教育(60 分):双端提升 “专业度”
一方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培训,更新康复技术;另一方面,通过讲座、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向患者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与治疗依从性。
5. 持续改进(40 分):动态监控 “服务质量”
要求中心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6 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患者康复效果,同时监控病例随访率、评估完整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及时调整方案。
设备与数据:科技赋能康复 “精准化”
草案特别强调先进设备的临床应用与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在设备方面,六电极无创心输出量仪可实时监测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等参数,帮助医生动态调整运动强度;6 参数监护仪能同步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6 项生命体征,预警急性心血管事件。在数据管理方面,中心需通过中国心脏康复中心认证云平台上传病例(核心医院需归档 50 例以上,转诊病例≥5 例),确保数据真实完整,为认证评估与效果追溯提供依据。

分阶段推进:2028 年覆盖全省地市级医院
为确保标准落地,草案规划了明确的实施路径:2025-2026 年为试点阶段,将完成 5-10 家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认证,总结经验优化标准;2027-2028 年进入推广阶段,逐步覆盖全省地市级医院,实现心脏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同质化。
同时,草案还提出未来优化方向:借鉴 AACVPR 居家康复指南,探索 “中心 - 社区 - 家庭” 联动模式,提高康复服务可及性;推动人工智能在风险预测、处方制定中的应用,提升服务效率;争取将心脏康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专家展望:为全国提供 “江苏经验”
“草案的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能享受到安全、有效、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编写组专家表示,当前基层医院设备人才短缺、患者康复认知不足仍是主要挑战,后续需通过医联体协作实现资源下沉,通过科普宣传提升患者参与度。未来随着草案的落地与完善,江苏省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心脏康复 “江苏模式”,为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基层心脏康复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组 李庆国、张清、施林生、李志远、钱琦、邵峻)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