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方言架起心健康桥梁 江苏推出首套心脏康复方言科普手册

发布时间:2025-09-30 09:59:12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带病生存人数持续攀升、基层康复宣教存在语言壁垒的现状,江苏省医疗专家团队近日完成《江苏心脏康复科普手册 (方言版)》(下称《手册》)的编撰工作。该手册创新性采用多方言适配模式,将专业心脏康复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为健康科普本土化实践提供了全新样本。

 

直击痛点:方言打破宣教鸿沟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 3.3 亿人,其中术后康复期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不足 30%。在江苏农村及乡镇地区,老年患者占比超 60%,传统普通话科普材料存在 "看不懂、记不住" 的问题。"部分高龄患者只会说本地方言,连 ' 房颤 ' ' 支架 ' 等基础术语都难以理解。" 参与编撰的心血管专家表示,这正是团队启动方言版手册创作的核心动因。

《手册》系统性覆盖江苏主要方言区,针对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等三大方言体系,将心脏康复核心知识拆解为用药指导、运动处方、营养搭配等 8 大模块。如在江淮官话版本中,"术后 6 分钟步行试验" 被转化为 "开刀后走六分钟看看气力","低盐饮食" 简化为 "炒菜少放盐,腌菜要少吃",通过方言俚语实现专业知识的通俗化转译。这种创作思路借鉴了国际健康宣教材料本土化改编的先进经验,历经翻译、医学审核、患者试用等五重校验流程。

创新实践:多学科融合的科普范式

不同于传统科普手册的单向输出,该《手册》构建了 "医学 + 语言学 + 传播学" 的三维创作体系。编撰团队不仅囊括心内科、康复医学科专家,还邀请了江苏师范大学方言研究学者及基层全科医生参与审定。在内容设计上,采用 "案例故事 + 实操图示 + 方言注解" 的呈现方式,例如通过 "张老伯支架术后康复记" 的小故事,生动解读 "五大康复处方" 的执行要点。

针对基层医疗场景,《手册》特别增设 "家庭康复监测表",用方言标注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测量方法,配套设计 "用药提醒顺口溜"。试点反馈显示,使用方言版手册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 42%,康复训练达标率提高 35%,有效降低了再住院风险。这种创新与湖南省邵阳方言科普歌曲《莫乱呷》的创作逻辑一脉相承,通过本土文化载体让健康知识真正 "沉下去"。

民生价值:夯实健康中国基层根基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该《手册》是响应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的具体实践,与江苏正在推进的 "房颤管理基层行" 等项目形成互补。目前手册已通过医联体渠道发放至全省 13 个地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上线方言音频版和微信小程序,计划年内覆盖百万心血管疾病患者。

"基层是心脏康复的主战场,方言科普就是打通 ' 最后一公里 ' 的关键。" 南京鼓楼医院心脏外科专家表示,团队下一步将结合手册推广开展 "心康进乡村" 活动,培训村医使用方言开展康复指导,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触达民生末梢。这种 "内容本土化 + 传播精准化" 的模式,为全国基层健康宣教提供了可复制的江苏经验。

(李庆国、张清、施林生、李志远、钱琦、邵峻)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