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佛山市召开典型镇培育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及高明区杨和镇相关人员出席了发布会,介绍了佛山市典型镇培育建设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效,并回答了媒体提问。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伍在发布会上介绍,佛山始终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扛起使命担当,坚持“全域一盘棋、五区齐发力”,重点聚焦典型镇培育,大力推动佛山市美丽圩镇建设闯出新路、干出实效,从“规划引领、特色打造、城乡融合、创新共赢”四个维度汇报了佛山市典型镇培育建设的工作实践与成效。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决胜攻坚之年。接下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持续巩固典型镇建设成果,加速推动典型镇项目落地见效;以小城市标准重点打造南庄、狮山、北滘中心镇试点,引领城镇形态向城市跃升;聚力环西江—北江先行区典型镇项目联动建设发展,在强区促镇带村上持续发力,为全省贡献更多“佛山经验”。
发布会上,高明区杨和镇党委书记发布杨和镇培育建设特色塑造成效。2024年以来,杨和镇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紧扣“北产业、南生态”空间布局,连接南北30公里廊道,建成“十里百企智造走廊”“宜业宜居花园城镇”“和美共富绿色乡村”三大示范段,全力打造“灵秀皂幕山,国际智造镇”,实现产业提速、圩镇焕新、生态蝶变。
接下来,杨和镇将持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深化“千亩百亿”计划,高标准建设专精特新湾;扎实推进圩镇整体化运营,强化业态引入和精细管理;积极融入市“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打造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全力推动“再造一个新杨和”。
筑牢绿色根基、扩大绿化规模、实现绿美升级。市城管局四级调研员张泰生介绍,近年来,佛山落实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多维度推进绿美佛山建设,以“推窗见绿、漫步进园”为标准优化城镇绿色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圩镇各类公园建设,全市20个典型镇已累计建成绿美公园525个,其中10公顷以上的公园25个。
2023年以来,市城管局通过推动“绿美城镇公园”体系建设,精打细算盘活各类空间,提升圩镇绿化美化。一是结合旧城改造、违建治理等工作,统筹使用拆迁腾退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地等灰色空间,建设市民身边的小而美的“口袋公园”50个,不断提升圩镇公园绿化服务半径。二是结合市民需求,将城市管理痛点的桥下空间改造成公园,增设滑板场、各类球场等运动项目,圩镇累计建成桥下空间公园10个。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将公园建设与企业文化、行业科普、产品展示等内容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与政府一起建设“名企公园”,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圩镇累计建成“名企公园”39个,目前已经覆盖19个圩镇。
今年,市城管局新增两项举措,为典型镇提质增效。一是深化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引入社会力量在公园开展多元业态运营,丰富公园活动场景,如引入“公园+音乐”“公园+运动”“公园+书香”“公园+萌宠”等,已启动11个圩镇“公园+”项目,其中8个已投入运营。如南海西樵镇听音湖公园,通过举办“樵湖夜色晚8点”周末文艺汇演、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等多元化活动,开通氢混动力游船环湖航线,演绎岭南文旅融合新范式,成为岭南文旅会客厅。乐平镇大同湖生态湿地公园,通过引入“宠物+”,园内设置萌宠打卡装置,提供场地给宠物奔跑玩耍,配备宠物文化产业基地,打造宠物友好公园,发力宠物经济新赛道。二是引导企业打破边界、破墙透绿,将厂区绿化与城市道路绿化、滨河绿化等公共空间融合衔接,由企业出资建设和管理,既提升厂区品质形象的同时,又为周边居民、工厂共同提供更多多样化的绿化活动空间。累计完成绿美工厂建设32个。如龙江镇居家每刻公司将厂区绿化与城市道路绿化、滨河绿化等空间融合衔接,园区绿化面积高达15000多平方米,着力打造花园式工厂和绿色园区。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全力推动绿美佛山生态建设向纵深迈进,通过筑牢绿色根基、扩大绿化规模、实现绿美升级,为典型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多方合作、不断优化,摸索根治“三线”乱象的破局之路。佛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进程快,外来人口多,城中村“三线”乱象较为突出,成为影响城乡风貌的“老大难”问题。基层在整治过程中面临多头管理、整治费用高、协调难度大等困难,长期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百千万工程”将“三线”整治纳入“六乱”治理的一项重点任务,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从上层出发,制定了线路整治实务指南,为基层治理指明方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省级部门和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要求,结合佛山实际,印发了《佛山市村居(社区)“三线”整治工作指引》、《关于建立“三线”整治常态化管护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多方合作、不断优化等方式,会同镇村、管线企业摸索根治“三线”乱象的破局之路。其中南庄、明城、白坭3个典型镇治理成效突出,在广东省第一批典型镇“三线”整治成效评估中,获评为“优秀”成绩。
一是南庄镇采用“新国标小区”标准,以多网合一、主线落地、光纤入户等方式,逐步实施全域通信线路整治。二是明城镇投入162万元建设公共路由,主街道通信线路完成下地改造,整治效果较好。三是白坭镇充分利用通信运营商的存量管道资源,改建公共路由,实现主街道通信线缆下地改造,治理效果显著。
而“三线”整治效果较好的典型村有:禅城的紫南村、南庄村,南海的郎沙社区、芦塘村,顺德的细滘社区等等。
上述典型镇、典型村“三线”整治的成功,离不开镇村严格执行属地治理责任,发挥政府牵头统筹作用,制定线路整治专项规划,统一建设公共路由,协同组织线路整治单位和企业共同推进“三线”整治工作。
下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结合“百千万工程”、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推动镇村分批分片、系统有序地推进“三线”整治,一片一片地做好,然后再加强管理,不允许私搭乱接,根治“三线”乱象。同时,也鼓励镇村创新工作方式,把乡村治理数字化长远收益与“三线”整治投入结合起来,让管线企业有利可得,有业务拓展,自愿加大投入,让镇村减少财务压力,让群众减轻投入担忧,支持配合整治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互相监督、共同维护“三线”秩序的良好氛围。(陈赞亮)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