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一个老兵的“桃宝源记”

发布时间:2025-10-10 17:06:59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大信村,山多田少,地势起伏。这里不靠海,不通大路,也不是旅游热门地。要说有什么特别,就是每年七月,漫山遍野的鹰嘴桃熟了,果农们忙着采果、装箱、发货,快递车一辆接一辆开进村口。

这片果园的主人叫冯宝成,48岁,退役军人。身穿迷彩服、刚参加完村委会议回来的他,顾不上休息,又抓起草帽一头钻进果园里。他因腰痛而弯腰有点不方便,但手很稳,除草、剪枝、疏果、修水管,样样都亲自上手。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往下淌,顾不上擦,但嘴里却兴奋地讲述:今年村两委换届,我也想去参选,要是能当上“兵委员”,那以后就更好带动乡亲们农业致富啦!

他的果园叫“横山大信桃源农场”,注册商标有两个:“成功山”和“桃宝源”。名字起得有点俗,他自己也承认,“不是什么文艺范儿,就是图个实在。”但这个“实在”,是他用十几年时间,在荒山上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

退役回乡创业:非头脑发热,乃拒添负担

1995年,18岁的冯宝成怀揣着家族传承的军人梦想,踏入了广西南宁军区某陆军部队。他的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叔叔也是行伍出身,从小听着军营故事长大的他,对那身橄榄绿充满了向往。

“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在军营中,他刻苦训练,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第一年就进了教导队。第二年,在一次排雷集训中,为抢救战友,他纵身扑向爆炸点。

轰隆巨响中,他感觉腰部被重锤击中,鲜血浸透戎装。醒来时已是医院病床,医生坦言可能半身不遂。“那一个月在医院里,看着天花板数秒针,想到再也不能奔跑,眼泪往心里流。”好在经过艰苦地治疗和康复训练,他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但因腰伤总不便参加高强度的训练。

部队希望留下这位优秀士兵,想让他转行政岗,但他却摇头了,带着一纸“三等甲级伤残军人”的证书和集体三等功的荣誉,告别了军营。

退役后的冯宝成在佛山开起了饭店。凭借着军人的吃苦耐劳和诚信经营,他的餐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冯老板”。然而2011年的一次回乡探亲,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村里几百亩的地都荒了,年轻人全出去打工,就剩些老人孩子。”站在杂草丛生的田埂上,冯宝成的心被深深刺痛。经过深思熟虑,他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回乡务农!

“你疯了吗?农业又苦又累还不赚钱!”家人的反对声此起彼伏。村民们更是觉得他“脑子不清醒”。但冯宝成只用一句话就让父母沉默了:“你们年纪大了,我不在身边,谁照顾你们?村里的田地荒了,以后子孙后代吃什么?”就这样,冯宝成带着所有积蓄回到了肇庆广宁,开始了水果种植。

改种鹰嘴桃:非一时灵光,乃长期摸索

困难比想象的多。

冯宝成首先面临的是租赁土地的困难。由于有两三户人家不同意租地给他,导致他看中的一整片土地可以拿来开发的计划泡汤。“租地给他干什么,让他赚钱、让他发达吗!”冯宝成至今还记得几次上门后户主回绝的话。没办法,冯宝成只能再度寻找合适的种植基地。

几经辗转,地租来了,50亩荒坡。杂草比人高,石头多,土层薄。村里人说:“那地方牛都不肯上去,你还想种果树?”但他还是咬牙整地、挖坑、引水、买苗。

冯宝成先种起了山楂。种了一两季后发现,“山楂虽然功效很大,但是作为果子,它是不好吃的,所以受众没那么好”。

他开始到处打听,又把目标转向了黄桃。他专门挑了几个口碑好的基地引进果苗,还请了技术员指导。可种了两年,问题来了:黄桃太软,运输损耗大;再加上本地湿度大,病虫害严重,果子很容易没熟就先烂了一地。

2016年,他重新调研市场。跑了清远、惠州、河源几个县市的果园,发现鹰嘴桃虽然跟黄桃相比,个头较小、产量也不算很高,但采摘期长、耐储运、口感脆甜,适合做采摘园和电商销售,也更适合广宁的气候。

2017年春天,他在新的基地上种了第一批鹰嘴桃苗。第三年挂果,品质出乎意料地好——果形端正,甜度高,咬下去“咔嚓”一声,汁水不流手。

除了选品的困难,技术缺失所带来的困难也不少。

“有一回,我们前一星期去看,果子还好好的,一个星期后再去,五六十亩的果子全部掉了。”由于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够,冯宝成又迎来了当头一棒。

他又查资料,翻农技书,上网看论坛,加了不少果树种植群,还报读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有关培训班,努力提高防治病虫害等技术。

技术提高了,又躲不过天灾。有一次碰上干旱年,看着连续多天的烈日炙烤着果树,冯宝成心急如焚,只能先买来抽水设备,把山下池水往山上引,“一个月有十五天,都在浇水的路上”。后来又买了淋水设备,“一百万又花出去了”。又有一年因为连续下了几个月的大雨,“花粉被冲掉,果树不挂果,当年直接亏损20万”。

最难的是2018年。当时旧基地不挣钱,新基地开发又要大笔投入。连工人钱都发不出来的冯宝成只能向银行借起了钱,但也只借来了几万块,不得已又借起了20万的高利贷,还去了碧桂园当了保安,每月5000块钱。“当时我由于要照顾小孩学习在佛山,就他自己一个人,每天上班十二小时,还有一个小时骑摩托在路上,回来后睡一会觉,还要到农场里干活。真的很心疼。”提起往事,冯宝成的妻子仍忍不住两眼泛红。

“父母又开始劝我放弃:‘这样下去,家迟早被你败光’!”但冯宝成仍苦苦熬着。就这样熬了一年,终于熬到了基地又挣钱的时刻,但是也熬来了自己的腰伤复发、转变为腰间盘突出。“吃了一年药,吃出了虚胖。”冯宝成苦笑道,“幸好我当过兵,要不然早就服输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冯宝成的鹰嘴桃迎来了大丰收。他赶紧注册了“桃宝源”“成功山”两个商标,并通过朋友圈、本地超市、外地批发商、线上平台等进行销售,凭借优质的口感,鹰嘴桃很快就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最高时每斤能卖到18元。

科技来赋能:非追赶时髦,乃效率革命

“现在鹰嘴桃采摘完后,我们要先除草,之后要进行花芽分化的工作,10-11月份要施有机肥,12月份到元旦要进行冬季修剪,修剪完要进行清理,还要打杀菌剂,一年忙个不停……”

但冯宝成没有一味停留在这些繁琐的管理工作中,总是争取抽出时间外出学习与比赛。

从本地农技店到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退役军人农业双新双创服务中心;从广宁县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培训班到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军匠100”培训班;从肇庆市残疾人创业创新公益赛到广东省农村创业大赛、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到处都有冯宝成渴望进步的身影。

“不断地学习交流也是没办法,摘果、运果、打药,全靠人背肩扛,随着规模扩大,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我得学会在农场中应用各种科技前沿的手段。”2020年,冯宝成花16万买了一台大疆农业无人机,用于喷药和运输。“以前4个人一天只能挑1000斤果子,现在无人机一天能运8000斤,太方便了。”后来他又斥巨资上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建成了电商直播基地。

他还尝试使用AI技术,通过手机拍照就能识别病虫害,自动生成防治方案。“以前有虫害只能外出向别人请教,现在我问DeepSeek就可以啦!”

如今,冯宝成的农业板块已拓展至三个基地,总面积超1000亩,其中鹰嘴桃400亩、沃柑300亩、黄桃200亩、山楂150亩,其余为经济林,形成了“种植—观光采摘—深加工—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的全产业链,山楂茶、桃胶、果干、果酒等副产品年产值超过百万元,2023年农场营收突破150万元,还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伴随努力而来的还有诸多荣誉:肇庆市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深圳市第五届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建行杯”广东省农村创业大赛三等奖、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残疾人公益赛银奖、“建行杯”第三届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现代农业组优胜奖……其中,最让冯宝成高兴的是经广东省乡村工匠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2023年度评审,获“高级工程师”职称,这意味着经过14年的深耕,他已经从“农业小白”正式晋升为了“土专家”。

带乡共奋斗:非空喊口号,乃收益可算

冯宝成清楚,一个人富不算富。“这些年,很感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等政府部门,从基地通路到资金扶持再到技术指导,都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系列平台和比赛,让我可以跟同行高手们深入交流、增长见识、拓展销售渠道。所以我也想尽我所能回馈社会。”

他的基地常年稳定提供15个就业岗位(含3位退役军人),农忙时能雇佣到90位村民干活。他还主动向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带动50户共300多名农户种植鹰嘴桃,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平均每户种2—5亩,年增收3万元以上,使鹰嘴桃成为横山镇的农业特色产业。此外,修乡道、捐资提升村容村貌,每年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以前村民笑我傻,现在叫我‘桃老板’。”冯宝成笑着说,村民的认可对于他来说同样重要,他希望能培养更多“新农人”,“农业需要年轻人,只要肯坚持,荒地也能变金山。”

日头愈发毒辣,冯宝成疏叶的动作并没有放慢。“尝尝!甜着呢!”他摘下一颗番石榴塞过来,果肉迸溅的汁水如同他滚烫的人生——历经风霜的酸涩,终酿成回甘的甜蜜。山风拂过果园,绿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这位退役军人用热血浇灌的绿色传奇。(黄楚芳 温丰羊)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