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稳定币能倒逼国际货币体系积极改革吗?

发布时间:2025-10-11 15:52:57 来源:中国报道

文/徐德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确立的美元挂钩黄金、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IMS)是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有释义,学界有争议,但基本形成共识。IMS指“国际支付的规则和机构”,具体指国家的货币制度,包括汇率管理规则、储备资产构成等。

国内外不少学者与时俱进,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展开了探讨。笔者以为,国际货币体系既包含国际储备货币、汇率、国际收支调整机制和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国际货币制度,也包含国际货币权力关系等。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公平合理性受到质疑,部分受众希冀稳定币为催动国际货币体系积极改革注入新动能。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继承“二战”后全球货币金融治理遗产基础上发展形成的。1971年8月15日,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国际货币体系不断被迫或主动调整,如1976年签订的“牙买加协议”、2002年欧元的流通、2020年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问世等,但仍适应不了时代发展需要。特别是美元作为一国主权信用货币主要承担超主权货币职能、充当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受到普遍诟病。

稳定币的诞生与兴起,是金融科技公司为代表的市场力量金融创新的产物与结果,反映了正规金融服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对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主权垄断构成挑战。部分受众期待稳定币能倒逼国际货币体系积极改革,促进“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朝着更加稳定、公平、效率、合理的方向发展。

期盼金融科技赋能国际货币体系

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加密货币和加密资产不断壮大。加密货币从属于加密资产。加密资产是指使用密码学原理进行安全保护和交易验证的数字化资产。加密货币之所以被称为货币,是因为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些加密资产如比特币、以太币等具有货币的特性。但这些加密货币不同于主权信用背书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不是法定货币,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货币替代物或简称为“代币(token)”。

《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的国家创新法案》明确了“支付稳定币是一种数字资产,不属于国家货币”。香港《稳定币条例》也明确了“由中央银行发行、由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实体发行、由中央银行授权的实体代该中央银行发行、或由某司法管辖区的政府授权的实体发行、以及某些有特定用途”的数字资产不属于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也有人称为加密货币,但人们通常所指的加密货币是指市场自行发行而非央行发行的一类。稳定币是市场自行发行的加密货币,属于一类加密资产,是一种锚定如法币、商品、加密资产或算法机制等特定价值标的的加密货币,本质上是通过“技术协议+法律声明”共同构成的“数字权利凭证”。

首只稳定币诞生于2014年,其后发展迅速。国内有学者统计,截至2024年,全球主流稳定币供应量合计达2038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超22倍。稳定币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包括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Web3.0在内的金融科技催生,另一方面是由于非同质化代币(NFT)交易、元宇宙内购等虚拟经济和某些非正规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稳定币创造了更多的使用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稳定币应用范围在扩大,但目前稳定币供应量仅数以千亿美元计,即便数以万亿美元计,和全球主权信用货币的广义货币供给总量(M2)数以百万亿美元计相比,还远不是一个量级。因此,国际社会不必过于夸大稳定币的效应,但稳定币作为新兴支付技术工具受到非金融企业和个人的青睐,也是激励金融创新、促进正规金融发展的动力所在。期盼金融科技力量进一步赋能国际货币体系,促进构建更加安全、便捷、低成本的国际支付清算系统。

期盼国际货币体系“维稳”初心不变

稳定币的“稳定”主要体现在其发行有“锚定物”,迎合了市场受众追逐稳定的投资或投机行为心理。以稳定币“锚定”法币为例,诞生于2018年由美国金融科技公司Circle与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共同推出的稳定币(USDC)锚定美元。部分受众误以为USDC是“数字美元”或“电子美元现金”。其实不然,新兴诞生的稳定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远不及“稳定”之名。稳定币由私营机构发行,不具备无限法偿能力,其交易主要在私营机构的交易平台上。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稳定币的使用建立在“受众群体信任”之上,而非“全体必须接受”的事实之上,并不具备法币的强制效力。稳定币的稳定性不完全依赖锚定资产的绝对安全,在于持有人的权利保护机制是否有保障,权利条款的可验证性、可执行性与应急弹性是否可靠,还在于算法的脆弱性、量子技术的可能冲击、治理中心化风险以及层出不穷的安全漏洞等是否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稳定币所锚定的资产本身存在产权模糊或收益不明的缺陷,或涉及洗钱、跨境犯罪等交易行为,则暗藏的风险更大。

稳定币追稳行为迎合了受众求稳心态,折射了人们期望当今多元动荡的国际货币体系趋向稳健的市场预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稳定美元币值和稳定货币汇率视为主要目标,故国际货币体系应始终保持“维稳”初心。

期盼国际货币体系

改革不合时宜货币制度

稳定币挑战货币主权制度。尽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1878)曾预言“货币消亡”;尽管哈耶克崇尚经济自由主义和中立货币说,在《货币的非国家化论》(1976)中曾主张废除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允许私人部门自由发行不同的货币,以市场竞争的力量制约货币滥发的冲动和保持稳定有效的货币体系,但尚未被实践所证实。主流的观点认为,货币的发行天然与“国家”相关联,货币发行权通常由国家(地区)垄断,货币发行也是一国(地区)主权的象征。私人机构发行稳定币,实施“创造货币”功能,事实上是对传统货币制度主权垄断的挑战。

在稳定币的冲击下,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货币当局应考虑进一步完善国际货币制度。具体包括:在新金融生态中定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边界;监管以智能合约和算法驱动的新型金融结构;在新跨境支付系统中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建立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制度等。与此同时,国际货币体系应顺乎潮流,拥抱金融创新,改革过时的、不合适的一切货币制度。

期盼法币即央行数字货币尽快全面登场

如前所述,稳定币为迎合受众追捧稳定心理而锚定资产,包括锚定法币。然而,无论如何,与挂钩法币的稳定币相比,人们有充分理由更加信赖法币自身。期待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尽快全面登场,共建多边的央行数字货币桥,以正规金融服务满足市场需求,警惕不规范的加密货币扰乱国际货币市场。2024年6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94%的86家受访中央银行正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并预测,未来6年各央行发行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业务快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业务。

美国对美元数字货币和美元稳定币持双重态度或有其战略考量。美联储研究美元数字货币较早,但至今没有出台相关法律允许美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合法存在。这或许是美国政府一直担心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与联合,从根本上减弱美元的国际地位。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上任以来,一改拜登政府之前对加密货币“并非不友好”(non-unfriendly)的柔化立场,转向积极拥抱加密货币市场。美国稳定币法案在法律层面许可了与储备金(美元、美债)至少100%挂钩的稳定币的合法存在,构建了“美元—美债—稳定币”闭环,以在加密货币和加密资产市场中推行美元和美元资产,进而巩固美元国际地位。美国从法律上确认美元稳定币的地位,与20世纪70年代意在巩固美元国际地位的石油美元体系建立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报道》2025年10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