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健身房不再只是 “撸铁打卡地”,而是变身集健康评估、运动指导、急救保障于一体的 “健康管理站”,体医融合正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开辟新路径。近日,刘金印、宋辉、马妮娜、李青等专家团队聚焦体医融合与健身房产业升级的研究成果发布,系统阐述以心脏安全为核心的体医融合创新模式,不仅为健身房产业转型提供 “可落地” 的解决方案,更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

政策引领:体医融合成健康中国 “关键抓手”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民健康事业指明方向。早在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 “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在此背景下,体医融合成为连接体育健身与医疗健康的核心纽带,而心脏健康作为全民健康的 “重中之重”,成为体医融合实践的首要突破口。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严峻,不科学运动引发的心脏安全风险日益凸显。2020 年中大附一 “奔跑者” 项目调研显示,近 4 成马拉松跑者存在心律失常、高血压甚至冠心病等心脏隐患。“运动是良医,但需科学指导”,如何通过体医融合规避运动风险、守护心脏安全,成为健身房产业升级的核心命题。
创新突破:黄慧玲教授构建心脏安全 “体医融合模式”
作为全国首家心脏预防评估中心的牵头人,黄慧玲教授团队首创的 “体医整合运动心脏安全创新模式”,为健身房产业注入医疗级健康服务能力。该模式以运动心脏病学为理论基础,通过 “筛查 - 评估 - 处方 - 干预” 全链条服务,覆盖心血管患者、“四高” 人群、职业高危群体(警察、消防员等)、老年人、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实现从 “治病” 到 “防病” 的转变。
技术创新:无创监测提前锁定心脏风险
区别于传统体检,该模式在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基础上,引入无创心输出量检测技术,同步观察运动中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期识别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等潜在风险。尤其针对健身房场景,该技术能为主动健康人群提供精准筛查,结合 “形态校正学专利技术” 解决体态误差难题,让检测结果更可靠。

运营创新:“心脏安全行动家” 覆盖多元场景
自 2020 年起,黄慧玲教授团队发起 “心脏安全行动家” 系列活动:“奔跑者” 项目关注马拉松跑者心脏安全,“心动力 520” 助力职业高危人群重塑健康生活方式,“老年心脏病预防评估与康复适宜技术推广” 服务老年群体,“心安校园行” 则守护青少年心脏健康。截至目前,该模式已形成 “问卷初筛 - 风险分级 - 精准评估” 的高效流程,降低筛查成本的同时,吸引更多亚健康人群参与,实现 “可复制、可推广”。
产业升级:健身房变身 “医疗级健康服务站”
如何让体医融合从 “实验室” 走向 “健身房”?专家团队提出 “体医融合创新型健身房” 建设方案,通过设备升级、服务拓展、模式创新,推动传统健身房向 “运动健康中心” 转型。
设备与服务:医疗级资源进健身房
方案明确,升级后的健身房将配备静态 12 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 / 血压监测仪、运动心电・心肺・心排三合一检查设备及遥测监护仪,同时引入 “中国人心脏安全指数” 评估系统,为会员提供从心脏安全筛查到个性化运动处方制定的全流程服务。例如,会员可通过 “运动心肺检测” 获取代谢当量、无氧阈等核心数据,由专业团队定制运动、营养、心理、睡眠 “五大处方”。
盈利与保障:多渠道降低运营门槛
为破解健身房升级的资金难题,方案推出 “以租代售” 模式:中小型健身房每月支付 9900 元即可租赁全套体医融合设备与服务,大中型健身房 15000 元 / 月可享医疗级运动心肺仪等高端配置,租赁满 5 年设备产权归健身房所有。同时,联合商业保险、打通医保账户支付渠道,降低会员消费门槛;配备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并接入 “智慧城市心脏安全地图”,完善急救保障,提升健身房安全能级。
人才支撑:打造体医复合型团队
产业升级离不开专业人才。美林医疗联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建立体医融合培训基地,开设 1 周至 3 个月不等的专业培训班,颁发继续教育认证,培养既懂运动指导、又掌握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 “义工” 制招募心脏安全志愿者,形成基层健康服务补充力量,解决 “运动指导缺医疗知识、医疗人员缺运动技能” 的痛点。
破解痛点:多维度推进体医融合落地
尽管体医融合前景广阔,但当前仍面临认知不足、体制壁垒、人才短缺等问题。专家团队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在认知层面,通过新媒体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动 “非医疗干预” 理念普及;在体制层面,建立政校企协同机制,打破体育与医疗部门分割,统筹资源布局;在技术层面,构建基层大数据服务平台,整合运动与医疗数据,实现健康动态监测;在人群层面,重点关注青少年、老年人等群体,开展 “心脏安全进校园”“家门口运动康复” 等特色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美林医疗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已联合发起市场化体医融合平台,推动 “心脏安全行动家” 国际标准申请,其大社区 AI 辅助心脏预防案例获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推荐,为体医融合全球化提供 “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体医融合开启健康管理新生态
随着 “15 分钟健身圈”“城市心脏安全指数” 等项目推进,体医融合将进一步渗透到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景。专家表示,未来的健身房不仅是运动场所,更将成为慢病管理、术后康复、急救培训的 “健康枢纽”,通过 “预防 - 评估 - 干预 - 康复” 闭环服务,助力全民形成 “主动健康” 意识,为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基层防线。“让每一次运动都有医疗保障,让每一颗心脏都能安全跳动,这是体医融合的终极目标。”
(刘金印、宋辉、马妮娜、李青)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