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泼面、肉夹馍的咸香里藏着高盐高脂风险,古城墙下的麻将声伴随久坐隐患,陕北寒冬与陕南湿热更让心血管 “承压”—— 针对陕西地域特色带来的心脏健康挑战,程康、贾文鹏、陈默、毛亚妮等专家团队近日牵头编制《陕西心脏康复科普手册(方言版)》(下称《手册》)。这份充满 “秦味” 的科普指南,用西安话、陕北话等方言解读医学知识,结合油泼面、秦腔、古城墙等地域元素,让复杂的心脏康复原理 “听得懂、用得上、记得住”,为三秦百姓搭建起科学护心的 “桥梁”。

直面 “心” 危机:陕西心血管疾病高发背后的地域诱因
“凉皮配冰啤酒,咥得美着咧,结果差点要命!” 西安李大爷的经历,正是陕西人心脏健康隐患的缩影。据陕西省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数据,本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年轻患者增长显著 —— 熬夜打游戏、奶茶不离手的年轻人,已成为急诊室里的 “常客”。
这一现状与陕西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陕北冬季寒冷干燥,血管易收缩引发血压骤升;陕南夏季闷热湿重,高温高湿让心脏负担加重;关中平原的饮食以咸香厚重为特色,油泼面、肉夹馍虽美味,却暗藏高盐高脂风险;再加上茶馆里长时间搓麻将的久坐习惯、广场舞过度运动导致的关节损伤,多重因素叠加,让陕西成为心血管疾病 “重灾区”。“咱陕西人的生活习惯,得用咱陕西人能懂的办法来调整,不然科学知识传不到百姓心坎里。”《手册》编撰专家表示。
方言破壁垒:让心脏康复知识 “接地气”
“《手册》最核心的创新,就是把‘医学术语’翻译成‘陕西家常话’。” 编撰团队介绍,针对不同地域群众的语言习惯,《手册》融入西安话、陕北话等方言表达,比如将 “心肌梗死” 通俗称为 “心口窝像压了块大石头”,把 “循序渐进运动” 比作 “在大雁塔广场散步,慢慢找节奏”,让老人、农村群众等群体轻松理解。
在内容设计上,《手册》更是处处体现 “秦味”:运动建议结合西安城墙(推荐快走慢跑,全长 13 公里多的城墙成天然健身道)、宝鸡太白山(坡度适中适合心肺锻炼)、汉中公园(太极习练胜地)等本地场景;饮食指导则在保留陕西口味的基础上优化搭配 —— 早餐 “两个小肉夹馍 + 一碗燕麦粥”,午餐 “岐山臊子面配凉拌菠菜”,晚餐 “榆林豆腐炖菜 + 清炒西兰花”,既满足口腹之欲,又规避高盐高脂风险;心理疏导方案更贴合陕西人生活,建议通过听秦腔(研究显示听 30 分钟可改善心率变异率)、泡华清池温泉(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喊一句 “嘹咋咧” 释放情绪,让心理调节充满地域特色。

科学护 “心” 路:三大支柱 +“四季歌” 构建康复体系
《手册》将心脏康复科学拆解为 “运动、饮食、心理” 三大支柱,并用 “四季歌” 的比喻让康复阶段更易理解:
• 运动处方:强调 “循序渐进”,初期从慢走开始,逐步过渡到慢跑、骑车、登山,陕西省体育科研机构数据显示,规律运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近三成;同时明确 “红灯区”—— 饭后不立即运动(尤其刚吃完油泼面、肉夹馍后)、雾霾天不户外锻炼、血压超 160mmHg 时暂停运动。
• 饮食调理:针对陕西 “重口味” 饮食,提出 “减盐减油不减味” 方案,比如羊肉泡馍限量食用,多搭配临潼石榴、周至猕猴桃等本地果蔬,让健康饮食融入日常。
• 心理疏导:结合陕西文化特色,推荐听秦腔、泡温泉、邻里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让心理调节更易坚持。
康复阶段则对应 “四季”:急性期(1-2 周)如 “寒冬” 需静养,恢复期(3-6 周)似 “春日” 逐步活动,维持期(6 个月后)像 “盛夏” 建立规律习惯,长期管理如 “金秋” 持续坚持,让抽象的医学流程变得直观易懂。
实践见成效:从医院到社区的 “全链条” 康复支持
《手册》并非 “纸上谈兵”,而是与陕西各地的心脏康复实践深度结合。西京医院引入智能化监测设备,建立医院与社区的双向转诊机制,让患者康复全程有跟踪;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将针灸推拿融入康复训练;榆林市第一医院聚焦心肺联合康复,针对陕北气候特点优化方案;渭南 “健康到家” 服务团队上门指导康复,安康 “汉水健康行” 公益讲座普及急救知识,商洛则依托秦岭开展森林浴自然疗法 —— 形成 “医疗 + 家庭 + 社区 + 自然” 的融合康复体系。
真实案例更让《手册》的科学性深入人心:西安王阿姨心脏搭桥手术后,遵循《手册》建议调整运动强度,从 “盲目跳广场舞” 变为 “科学锻炼”,三个月后重返舞场;程序员小刘因熬夜突发心绞痛,靠《手册》中的运动、冥想方案恢复健康,还成了 “护心宣传员”。“这些身边人的故事,比生硬的理论更有说服力,也让大家相信科学康复能真正改变生活。” 编撰专家说。
未来 “心” 图景:健康管理从 “现在” 储蓄 “未来”
《手册》末尾,一幅 “退休健康图景” 引发共鸣:在咸阳湖边垂钓,大雁塔前听钟声,红碱淖畔看夕阳 —— 为了实现这样的生活,《手册》提出 “健康存折” 理念:每天存入 30 分钟运动 + 8 小时睡眠,每周开展 1 次家庭健康会议(汉中部分家庭已试点,成员健康意识提升 37%),每年进行 2 次全面体检(西安医院定制的体检套餐可早期发现疾病),用点滴习惯积累长期健康。
“陕西的心脏健康问题,得用带着陕西温度的办法解决。” 陕西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方言版《手册》不仅是科普载体,更是健康理念的 “传声筒”,它让科学知识走出医院、走进街巷窑洞,让三秦百姓在熟悉的方言与生活场景中,轻松掌握护心技能,为 “健康陕西” 建设注入 “心” 动力。
(程康、贾文鹏、陈默、毛亚妮)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