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1日,2025年晚造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海南省种子总站、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部综合试验站共同承办,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9个省份的202个水稻新品种,总展示面积达130亩,旨在加速南繁育种成果转化,筛选适宜海南本土种植的优良品种,为提升水稻单产注入新动能。
规模空前,六大展区全景呈现育种成果
据海南省种子总站副站长文彤明在现场介绍,本次观摩会品种来源广泛,涵盖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国内主要水稻育种区域的最新成果。为系统、清晰地展示不同特性品种,观摩会精心设置了六大功能展区:南繁育种成果展区作为核心板块,展示了76个彰显南繁育种实力的品种;优良品种展区聚焦22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品种;“海南好米”金奖品种展示区则汇聚了10个在米质评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特殊类型品种展示区展示了19个具备特色性状的品种;验证评价组展区安排了62个正处于严格测试阶段的品种;新设立的高产品种展区则重点推介了13个以高产为育种目标的品种。这种精细化的分区展示,为科研人员、种子企业、种植户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行业动态、精准比较品种优劣的高效平台。
权威鉴评,十五个优良品种脱颖而出
观摩会期间,组委会特邀的水稻专家团队对参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整齐度等关键农艺及经济性状进行了严谨、公正的现场综合鉴评。经过多轮筛选与评议,最终共有1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获评优秀。
专家组对参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农艺性状开展综合鉴评
其中,10个品种为已通过审定、适宜在海南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代表,它们分别是:“特优9068”、“玖里香”、“吉优5618”、“博Ⅱ优1618”、“万金优华抗3号”、“海红21”、“万泰优998”、“华盛优1918”、“特优365”、“贵优7002”。这批品种各具特色,如“特优9068”和“玖里香”同为荣获“海南好米”金奖的优质香米品种;“吉优5618”、“博Ⅱ优1618”、“万金优华抗3号”被鉴定为高产潜力突出的“高产型选手”;而“海红21”则因其独特的品质或抗性被归类为“特专型品种”,满足了市场多元化需求。
专家对现场品种进行评选
此外,专家组还甄选出5个表现卓越、潜力巨大的“南繁苗头品种”,包括“名丰优798”、“吉丰优618”、“香禾优336”、“琮两优7256”、“飓两优8612”。这些品种虽尚未正式审定,但其在试验中展现出的优良特性,为海南未来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储备了宝贵资源。
企业获益,优质品种落地推广见实效
观摩会不仅是品种展示的舞台,更是成果转化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仕明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公司此次参展的“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美两优秋香”在观摩会上获得了众多种植户的青睐与认可。“借助这个平台,我们的品种得到了有效的宣传和验证,目前‘美两优秋香’已经在海南多个市县成功推广种植。”王仕明还透露,公司下一步计划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创新推出“月月鲜米”供应模式,致力于让更多适合海南生态条件的水稻新品种落地生根,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优质高效转化。
聚焦高产,测产评议验证增产潜力
参展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观摩会特别新增了高产品种展区和验证评价展区,凸显了对水稻单产提升的高度关注。组委会专门组织了对高产品种的现场测产评议工作。实测数据显示,有4个参展品种表现惊艳,亩产突破了500公斤大关,充分展示了现代水稻育种在高产攻关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也为海南水稻单产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品种选择和技术支撑。
官方展望:强化链条管理,服务科学选种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活动时强调,此次观摩会是落实农作物品种管理全链条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系统性的展示与跟踪评价,能够有效加快南繁水稻育种成果的转化应用速度。其核心目标在于科学筛选出最适宜海南气候土壤条件、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良水稻品种,进而精准指导广大农民科学选种、用种,规避种植风险,提高种植效益。该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此类活动常态化、深入化,以期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助力海南水稻产业单产提升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观摩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海南南繁硅谷在国家种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全国水稻育种单位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标志着海南在水稻良种推广与单产提升工作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文/陈必勋 图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