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东莞)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在东莞长安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15 08:44:22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10月13日至14日,“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东莞)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在长安举行。活动邀请中央、省、市三十余家主流媒体,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调研与沉浸式体验,全方位探访东莞市“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来的显著成果。

为期两天的探访中,媒体团足迹遍布长安镇产业、民生、生态多个关键场景:走进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见证东莞光学产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迭代升级;步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莞长安学校,聆听校方如何融合“华附基因、东莞品质、长安特色”,打造区域教育标杆;漫步茅洲河沿岸与莲花湖绿道,亲身感受长安镇生态治理的“颜值”与“内涵”双提升;最后在OPPO大厦,这么一个能充分代表电子信息产业和镇域经济的地方举行新闻发布会,让各方共同梳理东莞“百千万工程”的“成长清单”,共话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发布会上,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缪定中从“面”的系统布局与“点”的精准突破两个维度,详解东莞“百千万工程”三年实践成效,表示在“面”的布局上,东莞始终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城乡融合的“系统工程”、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夯实发展的“基础工程”;“点”的突破则聚焦产业、人居环境、民生、改革、社会助力五大领域,力求实效。

长安:经济企稳千亿新起点,生态民生迈向高品质

东莞下辖34个镇街园区、613个村(社区),如何激活镇村发展“一池春水”,是“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关键课题。三年来,东莞以典型培育为抓手,推动28个镇、234个村成功创建省典型镇、典型村,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作为省首批典型镇、市“创先”典型镇,长安镇是东莞“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中最亮眼的代表。

“截至目前,东莞长安镇实施‘百千万工程’最突出的三大成效是: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创新主体倍数增长、人才数量显著增加。”长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莫伟接受媒体团采访时表示。长安镇围绕打造“百千万工程”全省首批典型镇、全市“创先”典型镇工作要求,建立健全“33526”工作体系,总体目标是推动构建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融合度高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企业扎根社区,产业集群迸发新活力

在东莞长安镇厦岗社区扎根超30年的东莞知荣制衣有限公司,曾是香港品牌“佐丹奴”及多个国际服饰品牌的生产商。近年来,企业响应东莞产业空间重塑部署,投身“工改工”浪潮,在长安镇人民政府与厦岗社区的政策支持下,知荣・天工智谷项目顺利投产。项目负责人黄志深介绍,公司投入22亿元,将旧厂房改造为占地约10公顷、总建筑面积超5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除标准厂房外,还配套建设总部大厦、人才公寓、停车场、运动公园等设施,全方位满足企业与人才需求。

目前,园区已集聚100多家优质高新科技企业,形成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融合智能硬件、新能源新材料、5G产业、现代服务业的“2+4”产业生态,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年产值突破80亿元,未来满产后预计超100亿元,向“粤港澳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稳步迈进。与此同时,知荣公司积极反哺社区:得知厦岗社区计划建设海螺体育公园后,企业出资将园区旁原本脏乱的再生资源回收站,改造为5万平方米的“休闲运动+商业消费”综合体,在竣工后无偿捐赠给社区,既补齐社区公共设施短板,又实现企业与社区的共赢。

茅洲河“蝶变”,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曾经的长安镇新民社区,因依托茅洲河发展电镀、五金等重污染产业,母亲河沦为“墨汁河”。黑臭水体、坑洼道路、脏乱环境,不仅留不住本村青年,更让外来企业与人才望而却步。

如今,经过系统治理的茅洲河焕发新生: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意盎然,白鹭掠过河面,与晨练的老人、嬉戏的孩童构成“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画卷。新民社区也借此迎来发展黄金期,于2023年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社区。“曾经两三百元的出租屋没人租,现在八百元的出租屋无空房。”长安镇新民社区第一副书记时天永感慨道。

依托茅洲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效,新民社区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发展“先手棋”,自2020年起,每年拿出总收入的20%投入环境提升,全力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空间:全面改造道路巷道与河涌景观,推进全域绿化、“三线”整治、农房风貌提升,同步升级道路、扩容停车设施、提质公共服务。环境的改善直接带动土地物业升值、房屋租金上涨,集体资产持续增长——2024年,社区村组两级总资产达6.83亿元,较2022年增长12.91%;经营总收入1.16亿元,较2022年增长5.31%,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让居民共享生态红利。

产业转型也同步推进:新民社区以茅洲河治理为契机,淘汰“两高一低”企业,腾出空间引进高质量项目,长江超声、艾尔玛科技、日信高科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先后落地。这些企业全面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约17亿元,为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加快营造新质生活,从三方面拴心留人

长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莫伟介绍,对标省、市“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长安镇明确:到2025年底,实现城乡融合更完善、综合实力更强劲、民生短板全补齐,推动镇域经济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突破,建成一批企业总部,强化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集群效应,在GDP千亿新起点上稳步前行。

然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长安镇便着力构建既有新质生产力又有新质生活力的城市生态,加快营造百万人口与高层次人才均质共享的新质生活,通过在“教育扩容提质”“医疗扩面提档”“环境拴心留人”三方面发力,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和百万人口共生共荣。

在教育扩容提质方面,长安建成并开办九年一贯制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莞长安学校,完成两所公办学校改扩建项目,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就读需求,广大人才安心扎根、放心发展,更有幸福感。

在医疗扩面提档上,投入约16亿元建设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长安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建专科联盟,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1+4+N”社区卫生服务立体网络日渐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网”基本形成,广大人才便捷就诊、省心就医,更有安全感。

在环境创设上,聚力打造“新质生活在长安”幸福图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速绿美长安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7.25公顷,建成80公里“绿道+碧道”生态网络,其中,碧荷园入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莲花山下·莞”城市文化服务空间获评“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绿道长安‘艇’进未来”水上竞渡系列活动每年吸引超百万人次参与,“南雅奖”“书香长安”等文化品牌持续擦亮,赛艇、马术、高尔夫等三大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全镇年均开展文体旅活动超6000场次,和美环境宜居宜业、拴心留人,广大人才近悦远来、舒心生活,更有满足感。(黄楚芳 陈晓虹 长安供稿)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