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潍坊市寿光市以品牌引领 推动文化惠民润心

发布时间:2025-10-15 09:13:5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近年来,针对优质文化资源“引入机制不完善、城乡分布不均衡、精准投送难”等问题,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立足“中国蔬菜之乡”的资源禀赋,以“蔬乡文脉·互鉴共赏”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高端引领、品牌赋能、阵地联动”的工作模式,推动文化惠民、艺术普及、人才培育同频共振,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艺润心”的基层文艺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

一、扩容文化“蓄水池”,让惠民服务有“量”更有“质”

寿光市以“引凤筑巢”为理念,完善优化文化资源引入机制、供给体系,通过“蔬乡文脉·互鉴共赏”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触摸艺术脉搏、感受文化魅力。一是完善机制拓渠道。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文化优势,建立文艺人才动态管理库、文艺创作素材管理库,系统梳理全国优质文化资源,重点对接国家级文艺团体、知名文化学者等名家名士,按艺术门类、专业领域分类建档,形成涵盖文学、书法、摄影、戏剧等10余个领域的千余人资源库,实现精准匹配、高效运用。深化政企协同合作机制,与山东广电、潍坊科技学院等机构签订战略协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等形式,引入“快乐向前冲”“武文大舞台”等品牌活动,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搭台、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让“群众找戏”变为“送戏上门”。二是整合提升强保障。先后整合寿光市历史文化中心、仓颉汉字艺术馆、新华书店等文化资源,联合举办第十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等高端文化活动8场次,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加强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升级,打造智慧阅读空间、线上展览、云端课堂等新型文化服务模式,为丰富基层文化多样性、强化文化承载力提供保障。三是推陈出新强供给。紧盯群众新需求、新变化,推出乡村文化艺术节、百场公益培训、千场公益巡演、万场公益电影等系列活动10000场次以上,深化打造了“文艺相伴·联动菜乡”等15个志愿服务品牌,举办全民文化周、城市记忆影像展、四季网络摄影展等特色文化活动200余场次,给群众送上了全年不断线的文化大餐,实现了“文化惠民”向“文化悦民”的跨越式提升。

二、培育文化“新生态”,让品牌带动有“声”更有“势”

寿光市以“蔬乡文脉·互鉴共赏”品牌为载体,推动书画、摄影、文学、戏曲等领域全面发力,构建起“一展带一面、一会活一点、一戏连一线”的文化生态新格局。一是一展带一面。深耕“书画之乡”文化底蕴,组织邀请全国大家、本土名家走基层、展文化,举办“农圣故里·魅力寿光”全国名家采风行、“致敬故乡”书法展等高层次文化活动20余次,带动基层摄影热、书画热持续升温。以此为契机,同步启动菜乡小画家、书画进校园、镜头下的菜乡等基层书画交流系列活动,收集优秀作品1000余件,推动协会会员新增省级以上会员36人,真正实现了一个展览带动一个艺术门类的倍增效应。二是一会活一点。以弘扬宣传本土文化为目的,把三圣文化、菜盐文化作为创作重点,通过举办《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岛文学》改稿会、“全国散文名家看寿光”等高规格文学活动持续激活基层创作活力。近年来,先后23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报告文学《看云起》入选山东省十四五重点项目、儿童文学《天水谣》获评第六届“泰山文学奖”,协会会员出版正式作品近百部,文学创作不断向下扎根,助推菜乡文脉向上生长。三是一戏连一线。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编排的现代京剧《春来边区》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山东省舞台艺术优秀剧目、菜农之家艺术团入选省优秀文艺团队,让曲艺发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注重传统艺术与群众普及的结合,开展“票友展演艺术节”“戏曲进校园”活动,固定票友票房43个,新成立少儿曲艺团8个;以专业带动、群众共创,提升“百姓大舞台”活动品质,真正实现了“百姓演、演百姓”的生动局面。

三、厚植文化“传承力”,让精神滋养有“根”更有“魂”

寿光市始终将文化人才培育、阵地建设、群众需求作为推动文化繁荣、品牌提升的基础工程,通过构建“外引内培、梯次发展”的人才培育体系和“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文化服务网络,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一是交流互鉴传薪火。借力国展、省展高层次文化活动,积极推荐本地优秀作品参评参展,先后展出本地优秀作品520件,同步开展艺术座谈交流20余场次,受众1300 余人次,设立名家工作室,积极邀请寿光籍在外文艺人才驻点指导12次,通过以展促学、以学促思,让基层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组建文联委员、文艺研究员、青年文艺人才和寿光籍在外文艺人才4支队伍,实施人才培养“望高峰”工程,累计培育国家、省级文艺协会会员586人,1人获评省政府“齐鲁乡村之星”,文艺人才梯队日益完善。二是阵地联动筑根基。创新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文化阵地网络,集中打造寿光“文艺之家”,建设镇街乡村特色“文艺工作站”13个,在976个行政村实现文艺宣传队全覆盖,构建了贯通城乡、覆盖全域、服务有力的阵地体系。以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重点,深化非遗文化街、建设“手造工坊”20处,培育手造品牌60个,真正让文化阵地活起来、动起来,为文化发展筑牢根基。三是上下融合促发展。注重将本地文化元素与高端文化文艺资源深度融合,以三圣文化、汉字文化为切入点,举办“仓颉杯”全国书法百家邀请展;在菜博会期间,举办长篇小说《中国农民》作品分享会,将菜乡发展、农耕文化与高端文化活动有机结合,不仅提供了优质文化展示的平台,又扩大了“中国蔬菜之乡”品牌影响力,实现了文化影响力与地方特色的双赢。​(李建国 曹忠志 李炳海)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