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在线

打造多元解纷“快捷键”,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春水”

—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诉调对接巧破企业困局
发布时间:2025-10-15 09:26:2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晋江某服装织造公司李某作为借款人于2023年11月11日与晋江某银行签订了《小微快贷借款合同》一份,约定:借款人李某向该银行借款183.6万元,用于日常经营周转,借款期限一年,年利率3.95%,按月结息。合同签订后,该银行依约向借款人李某发放贷款人民币183.6万元。但借款人李某未能按时偿还本息。经过协商,该银行于2025年2月16日追加蔡某为共同还款人。截至2025年2月17日,借款人李某尚欠该银行本金、利息合计人民币170万元。因借款人李某未能履约按期归还贷款本息,产生纠纷,该银行于是向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发起调解申请。

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的治理智慧

调解中心接到该笔案件材料后,接案的调解员立刻启动调解前期的各方信息采集工作。经过了解,借款人李某主营服装生产及外贸出口,近年来经济下行叠加各方因素的影响,诸如关税税负加重的不确定性;越南、柬埔寨等国凭借廉价劳动力、众多自贸协定等优势,承接了大量原本属于中国的服装订单,服装外贸的内外竞争加剧,生存空间有限;跨境电商的崛起更是对传统外贸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成为压垮未能成功转型的服装生产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对于李某的公司,应收账款账期增加,实体工厂各种固定成本沉重,造成李某资金链断裂,未能如期还款。李某声称,近期也有几笔应收账款能回流,届时将优先偿还银行贷款。

调解员耐心向借款人李某说明逾期的后果以及进入诉讼程序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借款人通过诉前调解方式化解纠纷,降低各方成本。

经过调解员的不断努力和反复斡旋,终于促成借贷双方各让一步,达成一致的还款协议。根据调解方案,借贷双方一致同意,截至2025年2月17日,借款人李某尚欠该银行人民币170万元,分34期偿还,每期需还5万元。至此,该笔欠款纠纷遂告调解成功,此举生动展现了法院通过“诉调对接”机制,在快速、低成本化解商事纠纷保护了市场主体权益方面的调解成效。

效率与温度并存,增强公信力法治为营商护航

中心调解员让借款人与金融机构真诚沟通、增进理解,最终引导双方达成共识,形成了可行的延期付款协议,既减少银行贷款坏账可能又兼顾了经济低迷时期经营者的困难,切实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其次调解员考虑到李某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情况等原因,积极建议该银行体谅李某的实际困难,给与客户必要的宽限期。   

调解员继续发挥调解工作的同时,针对不同案件,进行缜密梳理,积极寻求诸如“分期还款”等妥善解决办法,一方面能有效缓解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另一方面促使银行等借款机构的权益得以充分保障,为泉州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可以看到的是从案件的诉前调解,既保障了贷款人合法权益,降低不良贷款率,又给予了借款人本案涉及与共同还款人之间的连带还款责任。

从“裁判者”到“服务者”的角色延伸,强调调解过程的人性化、协商性,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主动为泉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树立了法院的主动作为,司法为民、服务大局的正面形象。(供稿: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法院)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