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17.5小时生死接力!他们为4个家庭赢得“心”希望

发布时间:2025-10-16 09:43:0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10月14日1点至18点30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与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宛如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以“尖刀破疾”的果敢和“螺丝钉固本”的坚韧,连续完成4台高难度心脏大血管手术,在跨越昼夜的生死博弈中,成功挽救4名危重患者生命,为4个家庭赢得“心”希望。

急症突围  7小时拆除“体内炸弹”

深夜1点,手术室的灯光骤然亮起,仿佛是照亮生命希望的曙光。一位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心包填塞、休克状态的患者被紧急推进手术室。此类疾病,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人体炸弹”,患者随时可能因主动脉破裂而猝死,生命危在旦夕。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圣军教授带领团队当机立断,迅速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医护人员们争分夺秒,迅速投入到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及象鼻支架植入术的紧张操作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术室内气氛凝重,每一刀、每一针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历经7小时的鏖战,早晨8时,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当监护仪上那平稳的心跳曲线映入眼帘,手术室内压抑已久的欢呼声瞬间爆发,那是对生命重生的喜悦与庆祝。

精准施治  一次手术解决多重危机

第二位患者,罹患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心功能严重受损。团队经过协商,为其实施房颤射频消融+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这是一场精准而复杂的手术,一次手术便要解决多重问题。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终于,一句“手术顺利结束”,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手术室外家属心中的阴霾。他们相拥而泣,那是对亲人重获新生的激动与感恩。

复杂挑战  毫米级操作化解解剖变异

面对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且合并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的罕见解剖变异,这无疑是一场极具挑战的战斗。团队采用“主动脉支架植入+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转流+迷走锁骨下动脉近端封闭”的复合术式。在手术台上,医生们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进行着毫米级的精细操作,精准重建血运,避免脑缺血与上肢缺血风险。这背后,是他们高超的个体化治疗水平和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

微创突破  非体外循环下完成高难度搭桥

第四位患者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支血管严重狭窄。团队在非体外循环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3支)。这种微创手术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了手术创伤,保护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助力患者更快康复。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是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医者仁心  尖刀精神与螺丝钉精神的交响

在这17个半小时的连续作战中,医师、麻醉师、护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轮番上阵,他们如同紧密协作的齿轮,共同推动着生命的希望之轮。在这场生命的接力赛中,滨医附院的医护人员们用行动诠释了医者的使命与担当,为4个家庭带来了希望与温暖。

目前,4位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均已安全转入监护病房,正在逐步康复中。滨医附院院长、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王玉玖教授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模式,让更多危重患者重获‘心’生。”(周渤海 董圣军)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