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未必总要大拆大建。在山西省蟒河镇下桑林村,一座精准补短板的仓储中心,正以"四两拨千斤"之势,为这个以山茱萸为支柱产业的村庄注入全新活力。面对长期因仓储不足导致的"丰收即贱卖"困局,该村投入72.13万元建成5600平方米专业仓储,不仅破解了产业发展瓶颈,更在今年直接撬动10.8万元的集体与村民收入,走出一条投入精准、效益显著的产业富民新路。

一、痛点突围:从"丰收的烦恼"到"从容的喜悦"
山茱萸是下桑林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但多年来,村民们却饱受"丰收的烦恼"困扰。"以前收获季节,山茱萸堆在院子里、屋檐下,风吹日晒,损耗很大。想等个好价钱,却没有储存条件,最后只能忍痛贱卖。"一位种植户的感慨,道出了全村人的共同困境。
仓储能力的严重不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让村民在市场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产业要升级,村民要增收,补齐仓储短板势在必行。
二、精准落子:5600平方米仓储激活产业全盘棋
在蟒河镇"村村有产业"行动支持下,下桑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动作为,精准落子。去年启动的"新建下桑林村农产品仓储建设项目",总投资72.13万元,在村内建起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储中心。
这座仓储的选址和规模都经过精心谋划。选址村内,方便村民就近储存;5600平方米的规模,足以容纳全村的山茱萸产量。更关键的是,这步棋不仅解决了仓储问题,更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全盘棋局。
三、多方共赢:小投入撬动大收益
项目效益立竿见影。仓储中心投入运营后,每年为村集体贡献3万元稳定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同时,通过仓储管理、货物装卸等岗位,以及为全体种植户提供的专业仓储服务,累计帮助村民实现增收7.8万元。
“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正在办理入库手续的种植户脸上洋溢着笑容,“果子摘下来就能送进专业仓库,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选择最佳销售时机,这等于给我们的收入上了保险。”

四、未来可期:从"储存"到"增值"的产业升级
在下桑林村党支部书记酒德庆看来,这座仓储中心的意义远不止于储存。"这是我们产业升级的'桥头堡'。"他介绍,下一步将以仓储项目为核心枢纽,拓展山茱萸的初加工、精选分级、包装等业务,推动产业从"储存"向"增值"转变。
下桑林村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生动范本——不追求大拆大建,而是精准施策,用关键处的"妙招"激活整个产业。随着这座仓储中心效益的持续释放,下桑林村的山茱萸产业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条投入精准、效益显著的产业富民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作者:张浩伟)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