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过采摘旺季,但整齐的藤架、现代化的设施仍在无声地讲述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与科技故事。作为眉县猕猴桃产业的核心区,眉县金渠镇将一颗小小的猕猴桃,做成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9万元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该镇按照产业兴旺、融合发展、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发展猕猴桃产业促农增收为重点,全力振兴乡村产业,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产业根基:从“规模化”到“高质化”
金渠镇是全国“一镇一业”示范镇,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六分之一。自1988年开始规模化种植以来,这里已成为全国最早的人工种植区之一。
“我们的产业基础,源于‘全域化’的规范种植。”金渠镇副镇长王瑞敏介绍,镇上打造了河营路、金范路两大万亩产业带,并建成了多个标准化示范园和产业设施基地。

产业的提质增效,关键在于科技赋能。在范家寨村示范园,一场以“四改五提升”为核心的果业革命正全域推进。通过增施有机肥、果园生草等方式,园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1.6%,远超全县平均值。新建的千亩水肥一体化设施、推广的授粉枪和太阳能杀虫灯等技术,实现了节水减肥、绿色防控。目前,金渠镇已建成智慧果园1000亩,并正谋划建设1500亩数字农业项目,推动农业生产向“精准化、智能化”跃升。
联农带农:“一颗果”带动“万家富”
如何让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惠及广大农户?范家寨村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构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机制。
“我们成立了村集体‘农机农事服务中心’,配备30余台套机械设备,为果农提供‘从种到卖’的一条龙服务。”金渠镇副镇长王瑞敏表示,通过与贝壳果业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推行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四统一”订单模式,示范园已带动180余户参与,促农增收超3000万元。紧密的联农带农模式,不仅让果农亩均增产1000斤、增收2000元以上,更让园区获得了绿色生产基地认证和出口果园登记备案,品牌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猕猴桃均价高出周边0.5元/斤。

融合发展:从“产区”到“景区”的美丽蝶变
金渠镇正积极拓展产业的边界。在范家寨村,依托示范园建起的休闲广场、特色打卡地以及“农民田间学校”,使这里成为了农旅融合的新载体。

“我们以‘产业+文化+旅游’融合为导向,拓展观光采摘体验,配套发展花粉加工、冷链服务等延伸环节,真正实现了产区变景区、果品变商品。”金渠镇副镇长王瑞敏说。这种融合发展的思路,为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使其成为眉县产业提质增效的微观缩影和前沿阵地。

据悉,眉县金渠镇将以“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打造世界领先产业”为引领,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提质增效,让这片土地上生长的金色果实,真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李海妮)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