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 “三化融合”写好“畜”势提能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10-17 11:07:0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立足畜牧产业资源禀赋,坚持“突出特色、标准生产、稳产保供”,以标准化、产业化、绿色化为导向,大力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结构优化、链条延伸、效益提升的现代化畜牧产业发展雏形。

一、聚焦标准化生产,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突出龙头带动。重点扶持瑞东、华育等4家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企业,鲲鹏、两利2家大型现代化肉禽养殖场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其高效生产模式为行业树立了标杆。目前,全街道拥有规模养殖场18家,养殖专业户107家,其中滨州华育北陈分公司年出断奶仔猪能力达28万头,鲲鹏畜禽白羽肉鸡养殖项目一期年出栏150万只,示范引领作用强劲。

规范散户生产。以小卢王、罗家、车王等10个村为重点,聘请专家27名,帮助百余名散户改进养殖设施127套,开展养殖技术培训93次,推动其向标准化、规范化转型。散户养殖与规模生产共同构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的发展态势,目前街道畜种产能稳定,现存栏生猪25万头(年出栏50万头),肉鸡150万只(年出栏1000万只),肉鸭30万只(年出栏200万只),肉牛500头,肉羊1.2万只,畜牧产业根基不断夯实。

强化技术支撑。指导规模养殖场建立电子养殖档案,记录用药、用料、免疫等信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目前,全街道18家规模场均接入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立养殖技术推广服务网,在种源、饲料等关键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107项,为标准化生产提供全方位支撑。

二、延伸产业化链条,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对接精深加工。积极开拓高端市场,推动初级产品向预制菜、分割品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目前,街道年产约30万头生猪、700万只肉禽产品稳定供应至龙大、金锣、雅士享等知名企业。经初步测算,通过加工转化,产品附加值平均提升约15%,有效驱动了产业效益增长。

稳定产销衔接。大力推行“订单养殖”模式,协助养殖主体与20余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目前,街道约60%的生猪和超过80%的肉禽产品实现订单化销售。这一模式不仅保障了产品销路与收益,更显著增强了产业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实现了生产端与市场端的有效衔接。

融入区域集群。主动融入区域畜牧产业链大局,成为周边10余家食品加工集群的重要原料基地。通过嵌入区域产业链,街道养殖主体不仅稳固了产业定位,也分享了集群发展红利。初步统计,集群协作带动本地产业综合效益提升约10%,产业韧性与竞争力同步增强。

三、完善绿色化保障,坚守安全发展底线

狠抓疫病防控。建立健全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工作17次,落实科级干部帮包机制,26名科级干部全员下沉,对辖区内120处养殖场开展疫情防护监管,发放养殖场所疫情防控指引200余份,指导养殖场进行封闭式管理。开展防疫员系统培训39场次,着力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安全保障。

严格质量监管。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管理,全街道68家养殖户与阳信利民无害化处理厂签订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协议,病死畜禽收集率达100%。加大巡查抽检频次,坚决杜绝违禁品使用,实现过程可监控,确保出厂畜产品质量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指导街道125家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配建粪污处理设施,已全部达到要求并正常运行,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2025年1月,富源街道被市农业农村局授予“2024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模范乡镇”荣誉称号。

下一步,富源街道将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致力于推动畜牧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区域乡村产业振兴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贡献更大力量。(周渤海 王慧)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