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在线

墓碑刻名引纠纷,法官巧调解心结

发布时间:2025-10-17 12:15:4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墓碑的纠纷终于解决了,感谢法官的调解,不然我们两家这辈子可能都要在争吵中度过了。”

近日,在涟水法院法官李洋耐心细致的调解下,一起因墓碑刻名引发的亲属间人格权纠纷案件终于达成和解,双方当事人打开心结、握手言和,亲情裂痕得以修复。

李某甲与李某乙系亲兄弟,其母亲已去世多年,父亲于今年年初离世。事后,李某乙在为父母定制合葬墓碑时,未与兄长李某甲充分商议,导致碑文刻录时不但遗漏了李某甲儿子李小某的姓名,李某甲妻子的名字还刻成了同音字。

李小某认为叔叔李某乙此举既违背了公序良俗,也侵害了其与母亲对爷爷、奶奶的祭奠权与哀思权,遂诉至法院要求李某乙配合补刻或者重置墓碑。

受理该案后,李洋敏锐地注意到原被告的亲属关系,便打定主意“调解优先”。“亲戚间的纠纷硬判容易结仇,得解开心里的疙瘩。”

“法官,爷爷奶奶的墓碑上没有我的名字,这谁能接受?” 

“法官,立碑的时候他们也在现场,当时怎么不提出来?”

调解初期,双方的情绪都很激动。李洋并未着急,而是首先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分别与双方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到李某乙初衷并非恶意:“我当时和工匠口述姓名,谁知他竟然刻错了。况且这墓碑上也没我女儿的名字啊。”同时,李洋也充分体谅李小某感到被叔叔忽视、情感受到伤害的委屈心情。 

在充分掌握双方心结后,李洋组织开庭,从“情、理、法”三个维度进行释法说理:于“法”,明确指出了李某乙行为在法律上的不当之处,阐释了祭奠权作为人格权应受保护;于“理”,讲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容、和睦的重要性;于“情”,引导双方回顾亲情,唤起对已故长辈的共同思念,强调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沟通谅解的珍贵。

李洋真诚的态度、通透的说理逐渐消融了叔侄间的隔阂。最终,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和解,李某乙同意配合补刻或重置墓碑,所需费用则由双方共同承担。

当天下午,李小某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一场家庭内部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涟水法院)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