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南沙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联合举办的“讲百千万故事 绘图南新篇章”——南沙区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宣讲活动暨第二届“南沙新声”百姓宣讲员大赛在南沙区图书馆举行。
今年是南沙建区20周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南沙方案》第一阶段发展目标之年,也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之年。本次活动是全市首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宣讲活动,邀请1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宣讲员,以多元视角生动展示了南沙区在“百千万工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分享平凡中的不凡故事。
微光成炬,山河见证——红树林与“检察蓝”的故事
红树林,是南沙珍贵的“绿色财富”,更是“百千万工程”中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南沙区人民检察院的推动下,南沙建立了全市首个“林长+红树林长”协作机制,研发了“红树林湿地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实现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的跨越。

区人民检察院 黄多
“‘百千万工程’不是遥远的口号,它是滩涂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是红树林中重新栖息的鹭鸟,是你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转变。”南沙区人民检察院黄多说。
从“百千户”看“百千万”
广州南思物业发展有限公司钱滢竹以科苑壹号项目为例,分享了南沙开建集团创新安置房源“认购+统租”模式,打造“村民增收、城市更新、人才安居”多赢样本的故事,昔日杂乱的城中村,已蜕变为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社区。
“百千户窗中透出温暖的灯火,闪烁着每一个小家的幸福光芒,更照见‘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的民生温度。”钱滢竹表示,人居环境蝶变升级,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南沙正以每一步扎实足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进湾区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
一株番茄的故事
樱桃番茄又叫做小番茄,口感香甜、价格好,但种植起来投资大、风险高。横沥镇人民政府蔡沁妤介绍,横沥镇政府引进绿亨育种研究院,在村里建立“樱桃番茄科技小院”,实施樱桃番茄种植科技帮扶计划,推广“良种+良法”,打造南沙高品质樱桃番茄种植示范基地,如今,一亩地的樱桃番茄能卖近3万元,利润更是直逼1.5万元。
“从没能结果的遗憾,到成为‘一村一品’的骄傲。这不只是樱桃番茄的新生,这更是横沥镇在推动‘百千万工程’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踩出的甜蜜轨迹。”蔡沁妤说。
南沙有“粮”方——一座湾区码头托起大国粮仓
“十几年前,粮通公司看中南沙位于珠三角几何中心的区域地位、深水良港的天然禀赋和辐射国内外的物流潜力,毅然选择扎根于此,立志建设一座‘大国海港粮仓’,如今,已成为了全国粮食接卸量、吞吐量最大的单体码头。”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胡起宾说。
未来,粮通公司还会建起更智能的码头,推动“中国粮”走向世界、“世界粮”走进中国,实现以港促产、以产带港的良性循环,为落实“百千万工程”注入奔腾不息的“粮通力量”。
无人机“黑科技”化身城市管理“好帮手”
“‘百千万工程’涉及的地儿广、事儿杂,以前靠人跑着检查,那可真是‘跑断腿’。”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杨溪柳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南沙区政务和数据局使用上了“黑科技”——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了37个无人机机库,实现全域5分钟响应,活脱脱一支“不打烊的空中巡逻队”,实现从空中到地面的立体化治理。
“未来,南沙区将继续深化无人机在城乡治理中的应用,拓展更多场景,提升智能化水平,让这一‘空中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杨溪柳说。
笃行班的“星海”与“云纱”
来自南沙榄核第二中学的刘柳余,分享了她借助榄核镇的星海文化和香云纱文化,最终让一群来自笃行班的“散沙”似的少年,成长为自强少年的故事。在第四届市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评选中,笃行班还荣获“广州市优秀班”的称号。
“如今,我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学生。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殷切嘱托,期盼能培育出更多既向下扎根、又向上生长的未来力量。”刘柳余说。
荔枝丰收的“守护者”和“领跑员”
今年,南沙迎来了荔枝丰产“大年”,约14000亩荔枝挂红,产出5200吨果实,产量较去年增加了1.5倍。伴随着“增产不增收”“运费比荔枝贵”的问题,从田头到餐桌,谁来为这一季的荔枝销售“领跑”?
“我们不迷信哪一条‘爆款销售渠道’,而是让渠道像齿轮那样咬合起来。”广州南沙区泰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杨锦中分享,早在荔枝花满枝头的时候,团队就通过发动超100个工会单位“以购代扶”、打造供销品牌展销馆、发布宣传短视频等形式提前把销售推广排上日程。借助荔枝文化节活动、社区团购平台,把新鲜送给顾客,把好评送回果园。最终,这一季,杨锦中及其团队累计助销超5万斤荔枝,直接带动30余户荔农增收32万元。
农文旅融合,激活“沉睡”水乡
广州南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李思琪分享道,2022年,随着南沙“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吹响,南沙资产经营集团以“农文旅融合”为线,以“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为理念,打造了一个集住宿体验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微型民宿综合体,并带动当地18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未来将持续引入特色餐饮、文创周边、艺术演艺及自然研学等业态,推动文旅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让这颗‘沉睡的明珠’重新焕发光彩。这里的环境更美了,产业更兴旺了,成为了连接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钻石水乡、湾区客厅’。”李思琪说。
莲溪古根脉,麒麟新传奇
“这么多年过去,麒麟不仅没有‘变老’,反而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彩。”黄阁镇莲溪村石景毓说。
近年来,作为黄阁镇“麒乐融融”新乡村示范带的节点之一,莲溪村活化了2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闲置的旧机械厂爆改为非遗传承发展基地,创新“艺术家创意+村集体场地+企业运营”的开发模式,引入广彩、广绣等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打造乡村驿站,设置住宿、美食、麒麟文化研学、交流体验项目,实现“文化保护+文旅增收”的双向赋能。
让“百千万工程”的阳光,照亮基层服务路
来自南沙街道金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叶蓝月,分享了居民梁阿姨从30年来每月雷打不动去区第三人民医院看病打针,到如今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打针治疗的故事。
“‘百千万工程’所追求的,不仅是城乡发展的蓝图,更是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阳光照亮每个角落,让温暖抵达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梁阿姨’,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到稳稳的幸福。”叶蓝月相信,未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会有更多“梁阿姨”告别奔波,会有更多乡镇迎来优质服务,会有更多家庭感受到这样的温暖。(陈赞亮 霍秋燕)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