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浙江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省十八运”)和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以下简称“省十二残运”)倒计时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衢州举行。这是浙江省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省运会与残运会“同城同期”举办的体育盛会。省体育局训练竞赛处处长洪明、省残联宣传文体部部长陈志彪等出席发布会,会上不仅发布了赛事基本情况、赛事筹备进展情况,更正式揭晓会徽“崇礼”、吉祥物“崇崇”“礼礼” 及主题口号“好运浙江 衢州有礼”。

作为浙江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盛会,省运会每四年一届,自1998年第十一届起由各地市申办,已先后落地宁波、温州等7个地市,参赛规模从首届428人增至每届超1.5万人,成为浙江体育事业发展的“风向标”。此次省十八运落户衢州,既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区域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更是对衢州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综合实力的认可;而与省十二残运“同城同期”举办,更是打破以往办赛模式,成为浙江推动残健融合、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事件,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体育、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实践。

与往届相比,省十八运设项遵循“对标奥运全运、聚焦优势项目、服务体育强省”三大原则,共设39个大项、929个小项,预计产生1110枚金牌,参赛总规模近2万人(运动员占比87%),创历届新高。项目设置全面对接奥运、全运体系,涵盖30个奥运全运大项、7个非奥非全运项目及2个冬季项目,还在上届基础上新增9个项目——手球、跳水等6个竞技项目,匹克球、地掷球等3个群众项目,兼顾竞技性与全民参与度。
其中,新增项目亮点十足:手球是衢州首个省队市办项目,国家手球少年队已正式落户,将推动该项目在全省布局;跳水项目填补浙江该领域后备人才培养空白,向国家队积极输送优质选手;板球作为浙江首个国家队省办项目,为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提供实践样本;匹克球作为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布里斯班奥运会潜在正式项目,将加速其在基层的推广普及。
本届省残运会整体规模将创新高,共设34个大项,其中,残运组26项、特奥组8项;项目设置不仅包括传统的田径、游泳、聋人篮球、盲人门球、草地掷球等,还对标全国残运会及以上赛事,新增了网球、特奥轮滑、盲人板铃球、轮椅击剑、特奥旱地冰壶、举重、太极柔力球、轮椅篮球等8个项目。根据竞赛规程总则,全省11个设区市为单位报名参赛,运动员人数将超2000人,较上一届增加近42.86%。
发布会另一大焦点,是省十八运(省十二残运)主视觉形象正式揭晓。省十八运(十二残运)筹委会办公室主任、衢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毛晓荣介绍,这套深度融合浙江气韵、衢州特色与体育精神的视觉标识,将在未来一年乃至更长时间成为赛会的形象大使和精神象征。其中,会徽“崇礼”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为核心,将汉字“孔”“礼”二字通过动势设计转化为充满竞技活力的视觉符号,同时融入“2026”数字与“四省通衢”地理特征,“开创蓝、礼贤红”双色彰显衢州新时代人文精神;吉祥物“崇崇”“礼礼”以衢州“围棋圣地”定位为灵感,黑棋“崇崇”象征力量与拼搏,白棋“礼礼”代表智慧与从容,汉服造型则凸显南孔文化底蕴;主题口号“好运浙江 衢州有礼”简洁有力,既传递对浙江发展、运动员夺魁的祝福,也以“衢州有礼”的城39市品牌,向八方宾朋发出邀请,字形设计与会徽印鉴风格一脉相承,形成统一视觉体系。


发布会还通报了赛事筹备阶段性成果。衢州把办赛列为“一号工程”,构建“省地协同、上下联动”机制,省体育局自2022年起派驻干部常驻指导,衢州组建“一办十五部”架构;34个省运场馆、14个残运场馆将于2025年底前全部投用,届时衢州将成为全省第三个实现县级“一场两馆”全覆盖的城市,其中衢州市体育中心更斩获 “全球最佳体育建筑”与“鲁班奖”;杭衢高铁即将通车,1000余名“小锦鲤”志愿者整装待发,主城区已具备2.5万人住宿接待能力。
未来一年,赛事筹备将从“冲刺”转向“提质”:一方面强化赛事组织,2025年计划举办近百场测试赛,进一步组建高水平裁判团队保障公平;另一方面以赛兴城,将衢州“两子”文化、古城元素融入赛事,推出“四省边际赛事日历”“场馆共享计划”及体育旅游线路,推动衢州打造“四省边际赛会第一城”,让双赛不仅成为体育盛会,更成为赋能城市发展、惠及全民的民生工程。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2026年10月18日,让我们在‘崇礼’精神指引下,借着‘好运浙江’的东风,一起期待一场彰显浙江精神、体现衢州特色、充满青春活力的体育盛会!” 发布会上,主办方发出诚挚邀约,为这场倒计时一周年的体育盛会,注入更多期待。(王红岭)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