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佛山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饶宝莲大师的第四批收徒仪式。此次仪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37名新弟子,他们齐聚一堂,正式拜入饶宝莲大师门下,开启了传承剪纸艺术的新征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饶宝莲大师是中国南派剪纸艺术领域的卓越代表,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永才。她凭借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炉火纯青的技艺,在国内外艺术界声名远扬。她的作品屡获殊荣,被众多权威博物馆与艺术机构珍藏,并多次登上央视报道。饶宝莲大师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更将传承与创新剪纸艺术视为己任。多年来,她倾心培养了大批剪纸人才,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堪称当代非遗传承的杰出典范。
此次收徒的37名弟子,年龄跨度从8岁至50多岁,他们来自学生、教师、设计师、企业家等多个职业领域。有的弟子自幼与剪纸结缘,怀揣着对这门古老艺术的热爱与憧憬;有的则是因一次偶然的邂逅被饶大师的剪纸魅力深深吸引;还有的出于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主动投身于剪纸艺术的学习。尽管他们背景各异,但都对剪纸艺术怀有同样的敬仰与热忱,渴望拜在饶宝莲大师的佛山剪纸门下,深入研习剪纸技艺,肩负起传承和弘扬这一古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来自香港的余桂茵,是饶宝莲第四批收徒仪式中颇具代表性的新弟子之一。毕业后的她创立了艺术教育品牌,长期在香港中小学及公私营机构开展实践,致力于推动艺术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人感受艺术的温度。对非遗工艺的热爱,早已融入余桂茵的职业与生活。此前,她曾拜师螺钿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并设计一系列螺钿雕刻首饰作展览。此次拜入饶宝莲门下,余桂茵计划把广东剪纸这项国家级非遗在香港落地开花,在当地中小学开办相关课程,让非遗技艺走进校园,并积极争取各类展览机会,让佛山铜凿剪纸的精湛工艺与文化内涵被更多香港市民看见,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
9岁的陈玥雯,是饶宝莲培育的佛山剪纸接班人中亮眼的小代表。她与剪纸的缘分始于佛山市机关幼儿园,当时幼儿园将剪纸等非遗融入日常教学,她在美育课初遇剪纸便展现天赋,即兴创作让父母惊喜不已。凭借这份灵气,陈玥雯被引荐至饶宝莲门下,开启系统性学习。如今就读佛山市第九小学的她,在校园美术教育与非遗传承指导的双轨培养下,每周坚持练习不辍。她以孩童视角融合佛山剪纸錾刀技法与天马行空的创意,创作出《佛山剪映・醒狮童韵》《绿护新苗》等作品,不仅在全国、全省各级小学组美术(造型)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还多次亮相全国性的展览,让非遗活力在童真中绽放。
在收徒仪式上,新弟子们遵循传统礼仪,依次向饶宝莲大师行拜师礼,以庄重的方式表达对师父的崇高敬意和对剪纸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饶宝莲大师也将毫无保留地向弟子们传授剪纸技艺,分享她多年积累的艺术心得与创作经验,并激励弟子们在传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将剪纸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使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收徒仪式不仅是饶宝莲大师传承剪纸艺术的关键一步,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日,中国邮政局将发行《马到成功》—饶宝莲邮票专辑。这一系列举措将极大地激发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事业。这不仅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更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相信在饶宝莲大师的悉心引领与亲授之下,众弟子们将肩负起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以匠心传承经典,用创新续写华章。他们将以精湛的技艺和满腔的热情,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书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让古老的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熠熠生辉,代代相传。(陈赞亮)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