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刻在我骨子里的信念,跑在赛道上,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祖国的荣誉。”苏炳添的肺腑之言,道出了运动员群体的精神内核,这也正是中山体校始终践行的育人理念——爱国,是逐梦路上最持久的动力,更是登顶最高领奖台的精神源泉。2025年,中山体校紧扣“厚植爱国情怀,涵养冠军梦想”核心,以“观九三阅兵、行国防教育、练学生军训”三大沉浸式活动为载体,将抽象的家国情怀转化为运动员可感、可学、可践行的成长力量,让少年们的逐梦之路始终与家国脉搏同频共振。

(通讯员供图)
观九三阅兵:震撼盛典播撒爱国种子
为让“爱国”从课本上的概念变为触手可及的体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黄建锋早在2025年8月便牵头启动观礼“九三阅兵”的筹备工作,各科室迅速形成“一盘棋”协作格局:办公室反复打磨方案,细化到“每36人一行,前后距离1米、左右20厘米”“观礼期间饮水补给”等细节;总务科提前3天将篮球馆改造为观礼主会场,不仅搭建6米宽的高清LED大屏,结合备战2026年省运会,还在四周悬挂“点燃省运激情 盛放中山精神”的标语,营造庄重氛围;德育处则通过“阅兵里的家国故事”主题班会,用老照片、短视频讲解九三阅兵的历史意义,让“家国”二字先一步在学生心中扎根。
9月3日上午9时,篮球馆内鸦雀无声,全体师生身着统一的红色运动服,手拿小国旗,以挺拔的站姿列队。当屏幕上天安门广场传来“敬礼!”的高亢指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师生们不约而同地挺直脊梁,齐声高唱国歌——歌声里没有丝毫怯场,只有少年人对祖国最炽热的热爱与崇敬,连低年级的小运动员都攥紧拳头,跟着旋律认真哼唱。
阅兵仪式的每一幕,都在运动员心中刻下深刻印记:空中护旗梯队率先划破天际,21架直升机在300米高空精准拼出“80”字样,篮球馆内瞬间爆发出热烈欢呼;徒步方队迈着“踢腿高度30厘米、步幅75厘米”的标准步伐依次通过,军人挺拔的身姿、坚定的眼神,让在场的田径运动员们不自觉地调整站姿;新型坦克、定向能武器等国防装备亮相时,学击剑的运动员们更是凑到前排,眼神里满是惊叹与自豪。屏幕里的画面与馆内挥舞的小国旗交织,这场盛典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一次直抵心灵的精神洗礼。
观礼结束后,运动员们的心声格外真挚。跳水运动员李子龙擦着额头的汗说:“看到军人叔叔们不管烈日还是风雨都纹丝不动,我训练时再怕苦怕累,都该咬牙坚持——以后我要站上国际赛场,为祖国拿奖牌!”游泳运动员吴京帅攥紧手中的小国旗,指节微微发白:“以前总觉得爱国离自己很远,今天才懂,认真打好每一场训练赛、不放弃每一次突破,就是我们运动员的爱国方式。”一场阅兵观礼,让爱国的种子悄然播撒进少年心中,为他们日后的训练与拼搏埋下了最坚实的精神伏笔。
行国防教育:宣讲比拼厚植家国情怀
2025年9月15日清晨,中山体校的操场上,五星红旗伴着朝阳升起。升旗仪式结束后,一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校园上空回荡,师生们跟着旋律轻轻哼唱,爱国的情愫在悠扬歌声中蔓延,也正式拉开了学校国防教育日的序幕。
“同学们好,我叫颜李莹,曾戍守在喀喇昆仑高原,和烈士陈祥榕一样,我的青春里也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国旗下,身着军装的颜李莹身姿挺拔,她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故事打动人心:“有一次冬季巡逻,我的防寒靴被积雪浸透,双脚冻得失去知觉,但看到界碑上‘中国’两个字,就觉得所有坚持都值得。”不少同学悄悄红了眼眶,原本对“国防”的模糊认知,此刻变得具体而厚重。
演讲结束后,升旗台下的红色收藏品展区立刻围满了人。由三乡镇武装部国防教育顾问马海永提供的抗战时期的大刀、上世纪的炮弹壳、边防部队的纪念旗帜整齐陈列,退役军人们一边演示抗战大刀的握法,一边讲解背后的故事,学武术的小运动员们忍不住模仿握刀姿势,眼神里满是崇敬;更有运动员拉着退伍军人索要签名,在笔记本上写下“向军人学习”的字样——此刻,“军人”不再是课本里的符号,而是可感可知的榜样;“国防”也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责任。
9月28日晚,“筑梦国防强体魄,传承精神争金牌”主题演讲比赛的举办,让国防教育的热度再升一级。20组晋级决赛的选手登台亮相,用不同视角诠释爱国与国防:小学部的张雅雯用清脆童声讲述“小兵张嘎”的故事,讲到“嘎子为八路军送情报”时,还模仿起嘎子的神态,纯真的表达让全场会心一笑;初中部的井灵慧聚焦国防科技,从“北斗”组网到“歼-20”翱翔,再到“山东舰”入列,逻辑清晰的讲述里满是对国家实力的自豪;中专部的张潇雅则结合体校生活,“每一次精准的亮剑,都是为祖国荣誉蓄力;每一次起跑的冲刺,都是向‘为国争光’的目标靠近”,她的话引发全场掌声,不少运动员跟着点头共鸣。
这场国防教育,让“敢打敢拼、勇争一流”的体育精神与爱国情怀深度融合——运动员们明白,赛场上的突破是为国争光,训练中的坚持也是为国防事业汇聚青春力量。
练学生军训:磨砺坚守践行爱国初心
2025年10月10日清晨,伴着第一缕阳光,中山体校2025年学生军训正式启动。开训仪式上,校长的话掷地有声:“运动员的‘耐苦、拼搏、争先’,与军人的‘坚毅、忠诚、担当’一脉相承。希望你们在军训中磨砺意志,把对祖国的热爱,变成训练场上不放弃的劲头!”
田径场成为少年们的“磨砺场”。从立正、稍息到停止间转法,从齐步走、正步走到敬礼,在30℃的烈日下,运动员们的皮肤一天天变黑,训练服后背印出一圈圈盐渍,却没人主动擦去额角的汗。举重项目的运动员王浩,手腕还带着训练时的旧伤,练“正步踢腿”时旧伤隐隐作痛,他却悄悄把护腕缠得更紧,咬着牙跟上队伍节奏;体操队的小姑娘们,平时习惯了灵活舒展的动作,站军姿时双腿发麻也不打晃,还互相用眼神鼓励“再坚持一会儿”。“手臂再抬高10厘米!”“正步踢腿要稳!”教官的指令清晰有力,运动员们把训练中的“精准意识”带到了军训里,从一开始的参差不齐,到后来脚步声整齐得像“一个人在走”,变化肉眼可见。远处“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横幅,不是口号,而是他们每天的践行。
晚间的特色教育课,是军训的“精神加餐”。副校长龚谨带着体校的“冠军相册”来上课,翻到苏炳添备战东京奥运会的照片时,他指着照片里苏炳添脚踝上的肌效贴说:“当时他脚踝受伤,医生建议休息,但他每天调整训练计划,比别人多花2小时练核心力量,就为了不耽误备战——他的‘不服输’,就是对‘为国争光’最好的诠释。”台下的短跑运动员们悄悄记下细节,第二天训练时主动增加了核心力量练习;教官刘述鹏则讲人民军队的故事,从南昌起义时“背着枪跑赢敌人”的坚韧,到抗疫时“军人优先上一线”的担当,他动情地说:“军人守护国土,你们守护中国运动员的荣誉——希望有一天,你们能让国歌在国际赛场响起,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少年的力量!”
真实的故事最有感染力。军训过半时,蔡飞虎主动找到教官:“以前我练举重,举到110公斤就想放弃,总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知道军人守边疆,零下几十度还要巡逻,我这点苦算什么?以后训练再也不找借口了!”10月16日的结训仪式上,中一、初一四个连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正步走过主席台,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麻,少年们的呐喊响彻校园:“强国有我,冠军有我!”
从阅兵观礼的“震撼”,到国防教育的“深刻”,再到军训实践的“践行”,中山体校没有把爱国主义挂在嘴边,而是用三场活动让“爱国”变成了具体行动:是训练时多坚持的1分钟,是比赛时不放弃的一次冲刺,是心里“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如今,这些少年运动员的逐梦之路,不仅有“拿奖牌”的目标,更有“为祖国”的初心——家国情怀,正成为他们登顶冠军之路最坚实的支撑。(陈赞亮 郑泽森 梁华)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