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清脆的法槌声在碑林法院综合审判庭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职场第一课”正式开始。
2025年10月20日下午,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那带队,共有本硕博20余名学生走进碑林法院,联合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旁听了一起“涉网络直播行业”的劳动争议案件。在真实的庭审现场中,即将步入社会的法学生们感受到“法律条文”与“职场现实”的碰撞。
聚焦新型用工:一场涉及直播行业的劳动争议
本案原告曾任职某商贸公司直播运营,在职期间主要负责培训主播,在其离职后,因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社保缴纳等问题与公司产生争议,遂诉至法院。
案件涉及的加班认定、社保缴纳义务、经济补偿金支付条件等焦点问题,正是当下学生们就业后最常遇到的“一道法律门槛”。
庭审现场: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
庄严的法庭内,原、被告双方围绕“被告是否支付原告经济补偿金”“原告主张的延时加班、休息日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是否成立;若成立,加班费基数如何计算”等争议焦点展开辩论,审判员适时对相关法律概念进行阐释,将复杂的劳动法规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让在场学生直观了解劳动关系中双方的权利义务边界。
旁听庭审不仅是法律知识的输入,更是法治精神的浸润。“今天的庭审让我深刻认识到,未来无论是作为劳动者还是企业管理者,都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法学院研二某学生说,“作为劳动者要懂得依法维权,作为企业管理者更要规范用工,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现场答疑:为未来职场新人系好“第一粒扣子”
庭审结束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抛出心中疑问“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如何界定主动离职或被迫离职?”“就业时应注意哪些法律风险?”……面对学生们的热情提问,主审法官武清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轻松愉快。
孙那副教授说道:“通过观摩真实庭审、与法官面对面交流,学生们对法律实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期待未来与碑林法院进一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综合审判庭庭长李静宇对法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实践,感受基层司法的实践脉动,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明确时代赋予法学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延伸司法职能:深化院校合作,共育法治人才
此次活动是在前期法官“走出去”进高校课堂讲实务的基础上,邀请法学生“走进来”法院观摩庭审,是“法院+法学院”的双向交流合作实例。下一步,碑林法院将继续深化司法职能延伸,拓展院校合作覆盖面,紧跟国家法治建设和青年法学人才培育需求,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注入新的青春力量。(秦甜)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