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桂花依然飘香,银杏叶已略显金黄,庆祝纪念我们伟大的抗战胜利80 周年和震撼激荡鼓舞士气人心的阅兵仪式仍回响在我们耳边,我们又迈进了庄严熟悉又充满阳刚朝气的地方,一片军绿迷彩围绕着中国特有的中国红。小兵们,训练辛苦了,我们来了,我们来看你们来了。
由原成都军区联勤、云南怒江军分区司令、四川国防诗书画院执行院长庄宏华司令带领着参战老兵、艺术家、战斗英雄组成的队伍进军营,为西部战区部队官兵练兵备战谋打赢,为新兵们鼓劲加油进行的《书画进军营为兵服务慰问活动》,成员们沿着绿道走进大礼堂,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桌椅排列整齐,井然有序,小兵们端坐如钟,面部表情严肃认真又不乏热情洋溢激动万分,随着官兵们热烈掌声欢迎,首长、战斗英雄、四川国防诗书画院的老兵艺术家们依次入座主席台,政委和主持人分别介绍了来宾和热烈的欢迎致辞。

庄司令代表大家讲话,他用他特有的川粤口音说:“今天很高兴我们的参战老兵一级战斗英雄、艺术家们文化进军营再次来到我们的英雄连,80 年前我们胜利了,为什么我们能胜利?因为我们有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掌声雷动),曾经有位英雄肖家喜用八天九夜克服重重困难和险阻拖着受伤的身体爬着也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就是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此刻掌声雷动)司令又说:“我们经历了战斗的洗礼,你们还没有经历过,现在就要好好训练,锻炼过硬本领,战时才不会吃亏,平时多留汗,战时少流血,不怕苦不怕累,你们赶上好时代,更要有时刻准备着为国为民奉献青春和热血的精神,守规矩,听党的话,听从教官、上级领导的指示,在训练中练出好习惯,在队长政委的领导下取得最好的成绩,赢得最好的人生”,(台下又是掌声不断)“我们愿意很好的为部队服务,艺术家也多数都是退役老兵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

因时间珍贵,简短讲话,随后就送上艺术家们提前创作准备好的大作,庄宏华司令的七律书法《铁心向党铸军魂 练兵备战谋打赢》,抄写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红军不怕远征难······”,著名花鸟画家任兴发的巨幅大作《青春永驻》;著名山水画家王利君的《中华雄风》;著名山水画家周泰惠的《幽林清流》赠与部队收藏并合影纪念。


政委也为艺术家们颁发了《书画作品收藏证书》和《部队军营辅导员聘书》,以此感谢鼓励大家积极热情的创建支持爱国拥军活动,颂扬这种大爱正能量的精神。

花鸟艺术家任兴发老兵画梅花、荷花等;山水画家周泰惠、周春雷老兵画出美丽的大好河山;著名没骨人物画法张学万画出美丽画作;还有些艺术家没能到场,也带来了许多书画作品,他们以不同方式用心用情创作出一幅幅有温度的作品和满满的祝福送给才离家参军不久正在艰苦训练的小兵们,也是鼓励!也是安慰!也是期望!也是关心!也是祝福!

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钱世平也没有闲着,小兵们围着他要与他合影、要向英雄学习、要以英雄为榜样、要听英雄讲战场上作战的战略战术、要听他讲战场上的故事,还要签名……英雄就是英雄,哪怕热的汗流浃背还是乐此不疲一一道来一一满足!
国防诗书画院副院长、红军后代李燕也在不断的捕捉留住精彩珍贵时刻,与小兵们愉悦的交流着,一小兵说:“盼着盼着,十月都快结束了,还没看到你们来,还以为你们今年不来了,都想我们了,嘻嘻!于是回答说:“今年任务多时间紧就延后了,以后早点来看他们,还建议他们平时训练之余抽时间练习书画,也是很好的一种学习、休息、减压、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好方式。”好多小兵也很认同,有的说想画画,有的想练书法,还有马上现场提笔试着就开始练习了,看着文化的力量对孩子们的感染,真的很欣慰,孩子们好优秀,真不愧是中国的好儿郎好巾帼。

不免又想起98 岁抗战老兵王用劳老人说的:“每个时代的青年就该做到应该做的,祖国河山养育了我们、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努力如何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这种精神和毅力一直在骨子里鼓励推动着前进”。王老是一个传奇,80年前1945年2月部队统一印制有“胜利之年”伟大祝福且他亲手写的新春贺年卡,当年9月2日抗战取得伟大胜利,刻在人民骨子里,永载史册,经历战火纷飞也历经磨难,80 年后这张贺年卡又如从天而降般回到他的手里。更为传奇的是100年前(即1925年)朱总司令驻军泸州期间到他家与父亲王金辂(抗日游记战术的作者)两青年军官共商如何救国,100年后的金秋10月18 日在一次成都龙泉东安湖文化艺术中心召开的“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分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又见到了朱总司令的孙女朱新华女士,并赠书画作品“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爱国情怀,以此缅怀无数先辈先烈们,老人家关心的说“大家要珍惜珍爱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现在就要大力发展军事、高科技、农业,要珍视支持国产芯片高科技的自主研发,不再被某些国掐脖子,这也是当代的保家卫国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

此次活动得以圆满顺利完成,要感谢部队所有官兵、还有一级战斗英雄、国防诗书画院的艺术家们、电影导演制片人程吉、电影导演李建峰,还要感谢四川玉阶文化基金会、华瑞集团等的大力支持。红色文化爱国拥军有这么多的爱心人士、团体支持和参与,红色文化代代传将会在当今年轻人中谱写更多的传奇!(李燕)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