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美兰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于10月22日上午在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作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重要活动,本届大会以“产医融合、协同发展”为主题,聚焦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等关键环节的协同创新,推动医疗健康与生物医药深度融合。
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局长级干部谢文澜,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郑益川,市工商联生物医药商会执行会长陈尧水,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郭术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部长、二级巡视员潘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华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会上,宝山区正式启动建设精准诊疗装备转化平台与产业集聚区,探索设立临床研究中心与医工合作实验室,推动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自由聚集、转化、培育、融合,打造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态。
邓小冬指出,生物医药是宝山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全区已构建以精准诊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为重点的“3+2+N”产业体系,集聚生物医药企业430余家、规上企业70家。未来,宝山将持续优化服务,吸引更多企业落地,让“美兰湖畔·全球药谷”成为区域创新标识。
谢文澜表示,上海将坚持“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协同,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希望宝山以原始创新带动技术迭代,加快培育标志性平台和龙头企业。
郭术廷指出,上海将持续深化药品监管改革,推动创新药械加速落地,希望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深化“产医融合”实践,助力产业高质量创新与转化。
大会还举行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医融合研究会揭牌仪式,发布了宝山区产医融合十大举措,并启动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与市级、区级医疗机构的医企合作项目。
现场,复星诊断、赛陆生科等企业展示了最新研发成果。宝山区生物医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同步举行,1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涵盖研发中心、运营总部、制造基地、孵化器等多种业态。
主论坛上,樊嘉院士作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产医融合”的实践成果与未来趋势。“精准诊疗装备转化论坛”“医企产品场景对接论坛”分别聚焦诊疗技术与场景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到临床应用的路径探索。
目前,宝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迈向产医融合发展新阶段,共有在研及上市药品管线超50条、医疗器械管线超200条,布局概念验证中心7家,与市第九人民医院、瑞金医院等研究型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先投后股”累计支持创新型生物医药项目7个、支持资金近5000万元;体外诊断、合成生物等四家创新联合体正联合攻关前沿课题。
宝山着力构建“3+2+N”产业体系,持续完善眼科视光、合成生物、细胞治疗三大产业链,延伸体外诊断、药品制剂等细分赛道。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与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形成“南总部、北制造”的空间格局。
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宝山在全市率先成立招商服务一体化中心,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80余家企业自发组建生物医药产业联合会,吸引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医融合研究会等行业学会落地。常态化开展“医企面对面”对接,打通创新药械入院与支付环节。
美兰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已从区域性平台成长为展示宝山产业能级与创新形象的重要窗口。面向未来,宝山将以更开放姿态、更优质服务和更完善生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共同书写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薛莹)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