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下午,以“从跟跑到领跑 科学家精神在产业应用场景下的实践”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园区管委会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承办,北京市西城园管委会(西城区科委)协办。北京市科学技术评价研究所、清华同衡规划研究院、温泉科技园等单位专家,共同探讨科学家精神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落地注入新思考。

沙龙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志男主持。原科技部办公厅主任研究室主任胥和平发言提出,在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热潮下,需以科学求实精神推动技术落地转化,要区分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与中国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是尊重规律、探求真理,科学家精神侧重勇于探索、不怕失败,中国科学家精神则额外蕴含爱国情怀与献身精神。
清华同衡规划研究院王飞飞结合15年智慧城市与3年低空经济实践,分享了科学家精神在产业中的落地经验,通过自身参与国际标准编制、申请发明专利、培养专业人才等案例,提出“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需协同融合”的观点。
温泉科技园主任张大健则从园区服务视角出发,提出“科学家是产业发展核心动力”的理念,温泉科技园区从“运营空间”转向“服务企业”,通过建设人才公寓、完善生活配套,为科学家解决住宿、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同时联合专业机构,在法律、股权、市场转化等方面为科研团队提供“保姆式”支撑,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国脉互联数据要素事业部总经理张慧以数据资产挖掘为切入点,分享了央企、城投、中小企业三类实践案例。
北京市科学技术评价研究所所长李岱松结合国际科技竞争形势,提出“新型举国体制下需强化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程师精神叠加”的观点,以新能源汽车、华东医药等案例进行分析,面对技术封锁需要以应用为导向推动创新,同时打造包容失败的生态,让科学家专注研发、企业家负责变现、工程师打通落地环节。
最后,在交流互动环节,嘉宾们围绕“企业需哪些科学家精神”“如何推动精神赋能产业”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认为工程师精神在成果转化中不可或缺,需与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形成合力,同时简化政策流程,建立允许科学家创业失败的社会氛围。

本次沙龙活动结束后,参会嘉宾共同参观了西城园创新创意成果展示中心,观摩体验了中关村西城园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供稿:北京市科协宣传文化部、北京科技情报学会)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