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贾丁
7月6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公然违反世贸规则,开始对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发动全球经济史上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贸易战。7月以来,美挑起的贸易战引发各国强烈反制,继加拿大对价值约126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墨西哥启动第二轮反击行动对3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之后,中国也于6日对34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在中美三轮磋商中,中国态度认真,已做出巨大努力来避免贸易战。但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动机复杂,对于谈判解决毫无诚意。事实上,中国已经尽最大诚意多次寻求双方达成妥协,但美国一再施压、反复无常。中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和侥幸心理,只能坚决地采取反制措施,打好打赢这场国际贸易领域的“自卫反击战”。美方意在通过贸易施压迫使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战略、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中国核心利益。这是中国必须反抗的原因。
虽说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既然开战了,中国还是要抱定必胜的信念,将自身利益捍卫好、发展好,维护好自己的发展道路,捍卫好自己的体制优势。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是这场贸易战的胜利者。
胜利之基:中国的制度优势
这一次中美经贸磋商中,美方曾开出“开价”:要求中国扩大2000亿美元的自美国进口、终止“技术换市场”的政策、修改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国内法、扩大服务业及农业市场开放等等;在每一条要求之后,美方都给中国规划了“时间框架”,并要挟以关税制裁,甚至要求中国不能反制美方制裁。不过,这次美方大错特错,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低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中国人的制度自信,低估了现今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带给中国的巨大的经济承受力和社会稳定力。而这必将成为中国迎击贸易战的持久力。
贸易战开打,双方都会受到损伤,不管是直接受损的相关企业和个人,还是间接被波及的普通民众,都会因自身利益受损而对现状产生不满。此时,政治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迅速汇聚全社会政治共识、凝聚全领域经济力量、集聚全民族精神状态,做到众志成城,集中力量破敌制胜,是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这就使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和力量来缓释不满,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在贸易战中坚持下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贸易救济、货币金融政策等经济宏观调控等手段,在全体中国人共同意志的支持下,贸易战对特定行业和人群带来的损失,将被化解于无形。而这些损失,恰恰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再次发挥作用,迅速补齐短板,为夺取贸易战的最终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而这些恰恰都是美国的软肋。美国的政治权力受到资本权力的高度掣肘。资本利益一旦在贸易战中受损,就需要发泄不满,甚至酿成街头政治。而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和行政机构的选举制度决定了资本有能力对政府施加强大的压力。对于特朗普总统而言,贸易战必须在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之前赢得胜利,一旦久拖不下引发国内资本力量严重不满,特朗普总统和共和党的政治生命将无以为继。要知道,确保11月份的美国中期选举获胜,才是特朗普总统和共和党的最大政治正确和核心利益。
美国国内资本利益的发散性和以资本为中心的制度体制,决定了贸易战的对特朗普总统而言的政治正确,也决定了特朗普总统不敢让贸易战持久化以避免社会强烈反弹。贸易战中,中国的损失或许要比美国大,但中国更容易坚持下去,美国率先妥协实际上早已写在双方的制度基因当中。
胜利之盾:中国的综合国力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产品以中间品和生产资料为主,分别占52%和43%,而消费品仅占到1%,这可能增加美国内下游生产商的成本和竞争压力,并暴露出特朗普政府担心增加消费者负担的矛盾心理。而中国对美加征关税的产品以农副产品这类最终消费品为主,目标明确,直接打击特朗普在美中西部的支持者。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近十年中国对美出口额占中国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8%左右,没有较大波动,而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额达到1303.7亿美元,增长12.6%,占美货物出口总额的8.4%,创历史最高纪录,美对华市场的依赖程度呈上升趋势。
此外,美国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选择,中国已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外贸易已呈现多元化,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7.8%,对东盟进出口增长 16.6%,对金砖国家进出口增长 24.9%。此外,截止2017年底,中国已经同东盟、澳大利亚、韩国等16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其经济已摆脱了对外贸的严重依赖。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从顶峰时期的60%左右下降为2017年的33.6%,可见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正在觉醒,逐渐可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9.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并提供较大的市场回旋余地。
回顾二战后历史,美国并不是第一次发动贸易战。自二十世纪60年代末起,美国先后就纺织品、彩电、钢铁、汽车、汇率、半导体和结构性因素向日本发动了七轮贸易战,日本应对不利,最终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但中国绝不是日本,日本二战后一直高度受制于美,日本在同美博弈时,严重缺乏政治操作空间,美国不仅可以贸易战相威胁,还可以直接政治打压。而中国无论在安全战略上,还是在发展战略上,都是独立自主的,无需仰人鼻息。
胜利之匙:中国的道义地位
按照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自由贸易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进各国普遍利益。美国曾长期实行不折不扣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拥有强大竞争优势后,才开始大张旗鼓地标榜自由贸易,并掩饰其贸易保护主义历史;随着美国竞争优势逐渐被缩小,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特朗普上台后提出“美国优先”,明确表露美国长期以来只考虑本国利益,且为此不惜损害他国利益。美国违背自由贸易的道义,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合法经济利益,而中国继续倡导自由贸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照顾世界各国的利益,愿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带动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可以说,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占据着自由贸易的道义高地,具有充分的道义基础和利益正当性,展现着一个负责任的、致力于全球治理与全球发展的大国形象。
这场贸易战的胜负,不光取决于中美,还取决于其他国家的态度。如果仅仅是中美打贸易战,其他国家对华贸易照做不误,那无疑更增加了中国同美国周旋的底气。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与欧盟27国的货物进出口额达到6444.6亿美元,增长13.7%,与中美货物进出口额不相上下。尽管中欧之间同样存在贸易失衡的问题,但双方均选择以多边而非单边的手段解决贸易争端。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与欧洲可以在应对美国贸易政策的问题上找到更多的战略共识。
2018年11月6日美国国会将举行中期选举,改选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以及参议院中的34个席位,这可能成为中美贸易战的重要节点。中国的反制措施若能有力掣肘共和党的中期选举前景,将有力挫败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的阴谋。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