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在线

涟水法院:家事审判解心结,司法为民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10-27 11:37:22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好友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进涟水法院,郑重地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给少家庭庭长杨文娣。他握着杨文娣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谢谢杨法官,你不仅帮我要回了应得的钱,更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年初,作为全家“顶梁柱”的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逢某在工作中突发昏迷,经抢救无效去世,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个家庭同时承受丧子、丧夫、丧父之痛。但当100万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只待有权领取人共同签字便能领取后,这份原本对逝者家属的慰藉,却成了撕裂亲情的利刃:逢某父亲与逢某妻子因如何分配起了争执,多次沟通都是不欢而散。

“现在儿子没了,我年纪也大了,遗产我已经公证放弃继承,儿媳却只愿给我十万补助金用于养老,我该怎么办?”逢某最终选择向涟水法院提起诉讼。

面对家人间的矛盾漩涡,该案承办法官杨文娣耐心组织双方进行数次调解,深入了解当事人间的日常关系亲疏、争议根源以及老人实际赡养等与本案件有关的情况。

她了解到,逢某的母亲于2012年去世,自那之后,逢某父亲就与逢某共同生活,无论是感情还是经济上,逢某父亲都对逢某十分依赖,与逢某间的生活紧密程度并不亚于逢某的妻子与儿女。逢某去世后,逢某父亲目前无固定住所、无生活来源,又缺乏劳动能力。这笔补助金就是逢某父亲最后的依靠:他想用这笔补助金给自己买一张养老院床位。

开庭现场,逢某父亲眼泪纵横:“这笔补助金是我儿子用生命换来的,于情于理我的份额都不该这么少。而且我以后用不完,最终也还是留给我孙子孙女啊。”年近八旬的逢某父亲情绪激动,话语中既透露出对公平分配的坚持,又饱含着对子孙后代的深切牵挂。

逢某妻子也红着眼眶回应:“法官,我真不是不愿多给孩子爷爷,可我还有房贷要还,还有三个孩子要养……”她向法庭提供了相关的银行流水和债务凭证。

面对双方各自的难处,杨文娣又一次耐心的释法明理,既讲法理又谈亲情,在情与法之间寻找着“家务事”的最佳平衡点,终于用真心融化了已近冰点的亲情,逢某妻子同意在法定限额内支付逢某父亲一定款项。于是法院判决确定逢某父亲享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00万元的五分之一,即20万元。双方均服判息诉

判决书发出后不久,便出现了开头那感人一幕。

当亲情遭遇金钱考验,法律就是守护公平的最后屏障。法官杨文娣正是用她的专业与温情,让冰冷的判决书有了人性的温度。(涟水法院)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