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三年14班共赴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盼两岸同心向未来

“闽”约金曲夜 少年传薪火
发布时间:2025-10-27 16:59:0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025年10月25日晚,厦门海沧体育中心灯火璀璨、乐声悠扬,全球闽南语音乐文化爱好者的目光在此汇聚——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颁奖典礼盛大启幕!

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盛宴上,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三年14班的学子们格外醒目。他们系着鲜艳的红领巾,身着整齐的校服,以最挺拔的姿态走进场馆,不同于舞台上的歌手,这群平均年龄仅 10 岁的孩子有着双重特殊身份:既是最年轻的文化观察员,更肩负着把乡音带回家、传出去使命的小小传承人。红毯上曾留下各位明星的优雅和深情,今夜这些闽南娃,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文化的重量。

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自陈飞女士20年前创办以来,始终以弘扬闽南文化、促进两岸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初心。如今,它已成长为覆盖50余个国家和地区、吸引12万选手参赛、触达18亿人次的文化IP。本届盛典更以金曲为桥,通过CCTV-480余个海内外平台向170国直播,预计200余家媒体聚焦——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向世界递出的闽南文化名片

我们希望下一代明白,闽南语不只是家里的方言,更是刻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传承也不是空喊口号,是要用行动去续写。组委会负责人庄伟凡的话,道破邀请少年参与的深意。当得知能近距离接触闽南语音乐的最高舞台,孩子们眼睛亮了:我们要把乡音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当天18时许,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班主任林敏婷老师的带领下走向红毯。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贴近“荣耀”——左侧是历届获奖歌手的巨幅海报,右侧是闪烁的追光灯。“原来红毯这么长!”“看,那是《金包银》的原唱!”兴奋的低语里,藏着按捺不住的紧张。林老师轻声提醒:“红毯是文化的T台,你们的每一步,都在告诉世界:闽南文化后继有人!”  “我们一定要走出闽南娃的底气!”不知谁喊了一句,孩子们纷纷挺直腰板,校服衣角被风掀起,红领巾在胸前飘成跳动的火焰。镜头扫过,他们眼里有星光——那是对文化的自豪,更是对传承的郑重承诺。

颁奖典礼前的互动环节,最温暖的画面定格在陈飞女士与孩子们的相遇。她笑着俯下身,目光温柔地拂过孩子们胸前的校徽:孩子们,知道校服上字的妙处吗?在闽南语里,是血脉里的牵挂,是隔着海峡也能听懂的乡音,是两岸同胞心贴心的盼头。孩子们挤到陈飞身边,仰着小脸认真听。那我们要怎么做?扎马尾的女孩怯生生问。陈飞牵起她的手:把闽南语说得更甜,把闽南歌唱得更亮,让台湾的阿公阿嬷听见孙辈的声音,让马来西亚的叔叔阿姨想起家乡的童谣——这就是最好的传承!话音刚落,孩子们自发围拢,用带着童音却无比坚定的声音齐呼:让闽南文化,光耀全球!稚嫩的嗓音里裹着滚烫的心意,陈飞的嘴角漾开欣慰,现场掌声如潮,将这份少年的热望推向云端。

颁奖礼上,《厦门水当当》《禾山有情义》《雨水我问你》等旋律响起时,全场瞬间化作歌的海洋。台湾赛区总领队白冰冰眼含热泪:闽南语是两岸最亲的有声纽带,我们不仅要守着老歌,更要创作新故事,让年轻人从旋律里找到归属感。

从红毯上的自信步伐,到与陈飞阿姨的暖心对话;从万人合唱时的热泪盈眶,到散场后的热烈讨论,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三年14班的孩子们,用一场沉浸式文化之旅,给出了传承的最生动注脚。正如盛典主题曲所唱:乡音是一根线,一头牵着故土,一头系着未来。这些戴着红领巾的小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乡音,也为两岸同心种下希望——他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和台湾的兄弟姐妹一起,用闽南语唱同一首歌,讲同一个故事,共圆同一个中国梦。(邵东 林敏婷 叶倩倩)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