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加快高等教育强省建设,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29 15:15:1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深耕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完善“就业—专业设置—招生”联动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近年来,陕西加快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在支撑国家战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高等教育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先导力量,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陕西省制定《陕西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陕西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实施方案》,持续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书写着高等教育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构建新格局

加强党的建设,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陕西紧盯高校党的建设,制定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党支部三级责任清单,提升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效能。公办高校全面修订完成党政议事规则,民办高校全部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具体化、党建业务融合机制化、全面从严治党长效化。

深化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获批示范高校4所,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比例达97.87%,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教育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陕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

聚焦崇理想、重使命、尚气节、强科学、贵实践,推进“铸魂”“传承”“强基”“淬炼”“解惑”五大行动,构建遵循教育规律、具有陕西特色、注重育人实效的立德树人新生态新格局。

深化改革创新,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

陕西创新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大课,挖掘用好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围绕“延安精神代代相传”等10个主题打造高校思政“金课”,坚持每年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从陕西出发走向全国,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信勉励,引导学生上好一堂堂国情思政大课、创新实践大课,培养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深化改革……陕西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奋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格局。

培优提质,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一头连着产业与经济,一头连着就业与民生。

陕西着力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分类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超常规、有组织培养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布局建设13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级未来技术学院,高质量建设3个卓越工程师学院和11个未来技术学院。

全国首个技术经理人学院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全国首所聚焦“碳中和”领域人才培养的研究型学院由西北大学在榆林市设立,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一批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陕西数所高校相继成立华为学院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平台,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023年10月12日,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在阿拉木图市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大学在“一带一路”首倡之地正式开始办学。

此外,陕西持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实施优质本科扩容工程,支持省属优质本科高校持续改善教学生活设施条件,成功设立陕西警察学院、西安戏剧学院、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实现公安类本科学校和公办职业本科学校的双突破。进一步完善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发端于陕西的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模式受到教育部认可并上升为全国赛事,在迄今举办的四届国家级大赛中,陕西一等奖获奖数两届居全国第1位、一届获全国第2位。陕西支持高校构筑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的基层教学组织,搭建“名师主导、多方协同、资源共建、互通共享”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以老带新”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同时,陕西充分发挥院士、教学名师等领军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近3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9所高校的39位院士主讲本科课程40余门,累计授课近2400学时。

为了推动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陕西不断完善“就业—专业设置—招生”联动机制,以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依据,在专业结构优化和招生计划调整方面分别实行“末位淘汰”和“红黄牌”制度,超前布局急需学科专业,调减过剩学科专业,直接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量达到1602个,较三年前增长19%。

本科教育方面,提升本科专业服务区域发展的支撑度和贡献度,近三年新增数字经济等立足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布点180个,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率连续多年偏低的专业布点209个;研究生教育方面,近3年先后在人工智能等国家新产业新业态以及航空航天等陕西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增列博硕士授权点118个,撤销了社会需求明显不足的博硕士授权点14个;职业教育领域,积极推进“双示范”建设,遴选培育50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和150个示范专业,近5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0万人,60%以上毕业生直接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以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陕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为区域发展提供靶向助力。

科创赋能,服务发展展现新作为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嫦娥奔月、蛟龙潜海、港珠澳大桥、中亚考古和雅鲁藏布江水电等国家战略和“国之重器”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批高校科研人员贡献了陕西智慧、陕西力量。

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结合点,陕西坚持加强有组织科技创新,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4年,陕西高校在研国家级科技项目1.1万项。在最新一届国家科技奖评选中,陕西高校15项通用项目获奖,居全国第2,创历史新高。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陕西持续深化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高校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三项改革”,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陕西持续放大秦创原效能,整合高能级科研平台团队661个,组建“传感器与物联网”“石油化工”等一批重点产业链和学科链协同创新联盟。

2024年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科研委托经费超80亿元,其中理工农医类科研委托经费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4,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创办科技企业2310家,铂力特、巨子生物、华秦科技、诺瓦星云等一批高校孵化企业成功上市。发挥西部科技创新港优势,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建设“创新港学院”,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示范区。

西安交通大学王文毅博士团队与陕汽集团联合开展整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电磁兼容试验。

在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牵引下,陕西高校深入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使命要求,持续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路。“十四五”以来,全省高校签订技术合同7.1万项、成交金额377.08亿元,年均增长率超20%,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高校毕业生等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连接点。

陕西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打硬仗”实施方案》,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中心,组织开展“春季攻坚”“百日冲刺”“访企拓岗”等促就业行动。

针对毕业生困难群体,通过个性化职业规划、优先推荐岗位、发放求职补助、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助推就业,确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全省高校已就业毕业生中,超70%在西部就业,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开放合作,开启交流互鉴新篇章

伴随着陕西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4次组织高校赴中亚国家进行教育交流合作,先后举办教育展7场,达成合作59项,陕西高校2项成果纳入中哈两国元首会谈成果清单……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陕西聚焦中亚地区开展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深入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教育成果,为深化中国—中亚教育互联互通注入了陕西力量。

陕西还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建好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等平台,每年举办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会议和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在中亚国家设立分校或独立学院;今年2月,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办公室转设至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政法大学4所院校获批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合作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3个、秦岭工坊14个;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50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西安爱菊粮油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打造订单农业模式。

人才交流,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关键。

陕西不断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需人才支撑,大力推动职教出海,13所高职院校的66个专业教学标准、271个课程标准被国(境)外22个国家采用,职教合作成果丰硕。持续擦亮“留学中国·学在陕西”品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成为丝路文化交流的使者,陕西已成为中亚国家首选来华留学目的地之一。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陕西出台《陕西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实施方案》,以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加强育人要素建设、提升高校服务支撑能力、促进国际国内教育交流合作、强化精神风尚引领等五方面工作部署进一步巩固拓展陕西高等教育发展优势。

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陕西高等教育将全面推进《陕西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实施方案》,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以竞争引领和服务实绩为导向的高校贡献度评价改革,助力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李洋)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