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朱永强:医药双修 悬壶济世

发布时间:2025-11-03 13:33:5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朱永强是中医药领域难得的“医药双修”之才。他师承名老中医王生义,得药王孙思邈医道真传,并先后拜于多位医学大家门下,融汇扁鹊玉龙经与道医针法。在药学方面,他师出国药泰斗祝之友,不仅是国家“炮制非遗”人才,更身兼国家中医药特色人才与高级讲师。他博采众长,深入研习藏医、维医、壮苗彝医等民族医学精粹,并曾参与武汉抗疫中药方案的编写工作。

朱永强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从药到医,在药方中孕育的中医梦

朱永强,1997年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开始工作,负责临床药师的处方审核(审核内容:处方的君臣佐使、配伍禁忌、药物合理配伍,以及处方与症候的合理性),工作中涉及大量临床知识,在工作之余自学临床书籍加以工作时间的积累,他对处方有了更为深厚的理解。

2007年一个周六上午,朱永强带母亲到王生义(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那里就诊,当时他对王生义师傅开具的处方进行了解读。王生义老师听后大为吃惊,对他能如此深入地理解医与药的关系赞叹不已!此后,王生义师傅主动提出,让朱永强每周六、日上午跟随他出诊并抄录处方。在师傅始终诲人不倦地教导中,朱永强医术不断提高。

2013年,朱永强考入首批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班与首批国家中药炮制人才班,期间前往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流游学,学习中医药知识,同时又拜了多位中医大家为师。其中2015年,他拜国药泰斗祝之友为师,传承了太素脉法与药王孙思邈道医理念。期间,还多次聆听金世元、郝万山、张廷模、黄煌、张志远等中医大家的授课。2019年,他参与了武汉疫情中药治疫方案(湖南省主编版)的编写工作。2020年,他被评为中国中医药二级讲师。2021年,又拜山东民间中医张道通为师,自此逐渐能够将药物、医术、针灸融合一体,应用于临床实践。2022年8月,获得内蒙古第一批确有专长证书,此后开始前往各地讲课、出诊。

朱永强坐诊(受访者供图)

从药到医,仁心妙术赢得患者信赖

2024年7月,吉林84岁男性患者郭先生前来就诊,当时患者下肢水肿,医院通过使用各类利尿药与强心药暂时控制症状,一旦停药,水肿便会复发。长期服药后,患者身体极度疲劳,全身皮肤也开始出现浮肿,即便前往北京西医院就诊,也未找到有效解决办法,最终家属找到朱永强。

他为患者切脉后,诊其患有先天心脏病并伴有心衰。治疗时,我想到《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心衰的处方多为酒剂,且通常用七升酒、八升水熬药。从中医理论来看,酒兼具火与水的属性,在河图中,“七”对应君火,用七升酒可升发君火,同时实现水火既济以补益心气。“八”对应相火,用八升水可降泄相火。通过这种方法,患者连续调理两周后,水肿症状完全消退。

2024年,一位患心梗(血管堵塞90%)并伴有先天心脏病心衰的男性患者左先生前来就诊。当时患者因多项心脏指标不合格,无法及时进行开胸手术,病情危急,家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找到朱永强。他运用《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思路,并采用酒剂熬药的方法为患者治疗,最终成功治愈。目前患者恢复状况良好,若当时进行手术,患者将面临终身服用西药的困境。

像这样治愈的患者还有很多,有不少患者通过中医治疗成为了“中医粉”。

朱永强在第十届中国临床合理用药大会上作报告(受访者供图)

从药到医,经典是中医的源头活水

朱永强,坚持读原著,背原文,领悟中医思维精髓,用经典指导临床,以临床验证经典,得到了医术的较高提升。

朱永强认为,学中医一定要先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以此为核心,这是医学的源头。然后学习经方,读《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针灸大成》等。读经典要以易经和道德经为基础指导原则,读起经典才不迷茫。读经典要“悟道”,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且中医和针灸不能分开,因为针灸的经络是中医辩证论的最要基础理论,也是诊断依据。除核心经典外建议加读《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玉龙经》等,然后再研究中医各家学派。

朱永强总结道,读经典,跟名医,做临床;医、药、针融合一体的学中医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朱永强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生动诠释了临床合理用药的深刻内涵,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专家。(王兆林)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