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浙里烽火映初心——浙江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第三次主题采风侧记

发布时间:2025-11-04 11:55:5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金秋10月,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浙江日报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三次主题采风活动启程,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历史学者与知名博主,走进温州平阳、丽水云和、丽水庆元、台州黄岩、金华婺城五地的红色旧址,走读浙里大地上的抗争记忆。

平阳:红色根脉里的抗战火种

采风首站抵达温州平阳,这是一片星火燎原的红色沃土——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革命圣火在这里点燃,活动于浙江的红军北上抗日从这里启程,临时省委在这里诞生……

采风团参观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来自全省各地的26名党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了全省19000多名党员。他们跋山涉水,通过各种方式汇聚在凤卧镇的冠尖、马头岗,参加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省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掀开了浙江党史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毗邻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虽只存在短短两个多月,却培养了干部,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推动了浙江的抗日救亡运动。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当年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曾借用畴溪小学的校舍办学,如今省委党校平阳分校也位于畴溪之滨,故取名“畴溪大讲堂”,体现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致敬。

云和:机器轰鸣中的后方坚守

初秋的云和小顺,青山如黛,碧水长流。1939年4月2日,周恩来抵达这里,视察浙江省铁工厂总厂。彼时,工厂正在试制轻机枪、步枪和手榴弹,为前线提供武器支持。

周恩来在小顺浙江省铁工厂总厂礼堂(原小顺村沉香庙)召开的全厂工人职员大会上,发表了“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抗日演讲。

当讲到“工人”二字时,周恩来形象生动地说:“工字上顶天,人字两脚立地,工人两字连起来是天字,你们工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只要我们团结起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纪念周恩来视察的“思恩亭”

1987年,云和兴建紧水滩电站,昔日工厂原址及当年周恩来演讲的礼堂都被淹没。当年机器轰鸣的军工基地,如今已是绿水青山环绕的美丽乡村。高速公路贯通,电商进村,民宿兴起……红色文旅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开办农家乐、担任讲解员、开发文创产品,“顶天立地”的精神正以新的形式在这片土地扎根生长。

庆元:见证竹口大捷的“红军桥”

在庆元县竹口镇枫堂村,现存一座始建于清朝的木拱廊桥,名为后坑桥。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后坑桥附近发起竹口战斗,取得进入浙江的第一次大捷。从此,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后坑桥有了新名字——“红军桥”。

见证竹口大捷的“红军桥”

如今,这座桥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浙闽廊桥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乡土记忆与红色基因,静立于山水间诉说着峥嵘岁月。

黄岩:高山上的战斗堡垒

台州市黄岩区平田乡桐树坑村海拔400多米,群峰环抱。这里曾是中共台属特委机关驻地,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11年革命红旗不倒,被称为“高山上的战斗堡垒”,是浙江党史上的红色印记教育基地,也是浙江红色旅游的金名片。

桐树坑村——高山上的战斗堡垒

走进桐树坑村,映入眼帘的是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馆内展出100多幅历史图片、近万字文字史料和20多件实物,生动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

桐树坑村还建成以革命纪念馆为中心,以浙东十八潭、红色走廊、三条坑“公馆”、纪念亭和纪念碑共同组成的桐树坑革命文物主题游径。

婺城:两岸同心的抗战回响

采风最后一站来到金华婺城。在酒坊巷,坐落着一处白墙黛瓦的居民建筑——台湾义勇队成立旧址。步入其中,一张张照片、一卷卷文书静静地躺在200平方米的展厅里,向世人诉说着两岸同胞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往事。

台湾义勇队成立旧址

“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情绪高涨。1939年2月22日,在浙闽两省政府的支持下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指导帮助下,以著名台籍抗日将领李友邦为队长的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誓师成立。

台湾义勇队成立后,足迹遍布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他们以笔为枪,创立《台湾先锋》等刊物;以医为盾,开设台湾医院,成为东南地区一股坚定的抗日力量。

《浙江潮》旧址

走进与之毗邻的《浙江潮》旧址,仿佛重新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1937年,杭州沦陷,浙江省政府迁至金华,金华成为浙江省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从宁、沪、杭、延安、武汉等地来的文化名人云集金华,中共浙江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和中共中央东南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先后在金华成立,领导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冯雪峰、林默涵、石西民等一批文化名人活跃在金华文坛,金华因此被誉为我国“东南抗战文化名城”。1938年2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浙江潮》作为抗日救亡刊物应运而生。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掌握的宣传阵地,《浙江潮》由进步人士严北溟主编,是抗日战争初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进步刊物。

一处处遗址,还原一段段历史的细节,也更清晰地展示,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硝烟早已散尽,但浙里大地上的抗战记忆永不褪色。(叶渭红)

(图片来源:陈沫如)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