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乐安县戴坊中心小学在党支部书记、校长谢平的组织下于十月份开展了以“关爱心灵,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活动覆盖全校师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推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措施一:精准施策,为特殊儿童点亮心灵之灯
针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及情绪行为异常学生,学校组建了由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和骨干教师构成的“爱心护航队”,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通过沙盘游戏、绘画疗愈、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疏导负面情绪,培养积极心态。例如,为留守儿童设计“亲情连线角”,定期组织视频通话;对自卑倾向学生开展“优点轰炸”团体活动,增强其自我认同感。目前,已为特殊儿童建立个性化辅导方案,累计开展专项辅导,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措施二:一生一档,构建心理健康成长“数据库”
学校创新推行“一生一档”心理档案管理制度,为全校学生建立电子化心理档案。档案内容涵盖家庭环境、性格特征、心理测评结果、辅导记录等,并动态更新。通过每学期两次的心理健康普查(使用专业量表),结合教师观察与家长反馈,精准识别潜在心理风险。例如,某五年级学生因家庭变故出现焦虑倾向,心理教师通过档案追踪,联合家长制定干预方案,成功帮助其走出阴霾。档案的建立不仅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让心理健康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措施三:全域覆盖,让心理支持触手可及

为打破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羞耻感”,学校在校园围墙、教学楼走廊、食堂等醒目位置张贴“心灵树洞”海报,公布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同时,每间教室设置“心理角”,摆放减压玩具、情绪管理手册,并公示心理教师联系方式。此外,通过主题班会,普及“心理求助是勇敢的表现”理念。据统计,措施实施后,学生主动咨询人数同比增长40%,家校共育群内心理知识分享频次提升3倍。

通过系列活动,戴坊中心小学的学生们逐渐学会表达情绪、建立自信,校园内形成了“敢说心事、乐交朋友”的良好氛围。学校负责人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将持续创新形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守护童心,向阳而生
乐安县戴坊中心小学以爱为底色,用专业与温度筑起心理健康防线,为乡村儿童的心灵成长撑起一片晴空。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乐安县戴坊中心小学 戴如艳)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