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而校友资源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关键桥梁,其系统性融入是突破传统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中原工学院针对校友资源利用中“散点化、碎片化”的痛点,以“就业导向”为核心,创新构建“课程—实践—科研—竞赛”四维联动体系,将“人·财·智·脉·牌”五类校友资源深度嵌入人才培养全流程,最终构筑起“校友资源持续赋能、就业创业能力闭环提升”的新生态,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的实践思路。
课程联动
以“校友共建”破题,让资源融入知识传递环节
校友资源融入的核心,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源头创新。中原工学院通过课程维度的联动,将校友的智力资源、人脉资源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内容,打破“课堂与产业脱节”的壁垒,为新生态奠定知识基础。
其核心逻辑是将校友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共建”: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省级示范课,邀请电子科技、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等领域校友录制“校友云课堂”,课程计划纳入2025级必修模块,让学生直接接触产业一线知识;在专业课大纲修订中,建立“横向同届+纵向跨届”评审机制,必须征询毕业5年内外校友意见,确保教学内容匹配职场需求;同步推行“杰出校友活名片”制度,由行业领军校友出镜课程宣传,既强化课程品牌,更让校友资源以“可视化”方式融入教学,实现“知识传递与资源赋能”的双重价值,推动“人才培养链、产业需求链、校友资源链”初步衔接。
实践联动
以“校企协同”发力,让资源融入能力锤炼环节
新生态的关键在于“资源与实践的深度耦合”。中原工学院通过实践维度的联动,将校友企业资源、职业发展资源嵌入学分体系,把“就业导向”从目标转化为过程,让校友资源成为能力提升的直接载体。
具体通过“岗位+基金+项目”三重路径实现融入:搭建“校友企业岗位超市”,按“专业+地域+届次”智能匹配实习岗位,学生实践成果可兑换学分,企业同步获得技术方案,形成“学生成长—企业获益”的双向循环;设立“校友天使基金”,由创业校友评审并首投优秀项目,搭配“经验分享、训练营、一对一工作坊”,让校友资源既提供“资金支持”,更输送“实战经验”;联合宇通重工、翔宇医疗等校友企业推行“企业导师进课堂、学生项目进车间”,共建订单班,确保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胜任”。这种“校友企业从用人单位升级为育人主体”的创新模式,不仅让资源融入摆脱了“间接辅助”的局限,更以“直接参与”的姿态成为新生态中“能力提升闭环”的关键支撑,推动校企从“单向合作”走向“共生共长”。
科研联动
以“真题真做”搭桥,让资源融入创新培养环节
新生态的进阶价值,在于校友资源对“创新能力”的赋能。中原工学院通过科研维度的联动,将校友企业的技术需求、财力资源转化为教学科研命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融入与创新培养”的同频。
其核心机制是“企业出题、师生答题、市场阅卷”:学校每年发布《校友企业技术攻关清单》,学生以毕业设计、硕博课题“揭榜挂帅”,校友企业提供经费、设备、数据支持;建立“校友—师生联合科研专项”,配备“产业校友+校内导师”双导师,成果共享、专利共有;联合成果以“中原工学院+校友企业”共同署名,既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也增强企业技术声誉。这种模式下,校友资源不再是“附加支持”,而是“科研育人的核心原料”,学生在攻关中深入了解行业前沿,专业素养与就业适配度同步提升,为新生态注入“创新动能”。
竞赛联动
以“成果放大”收尾,让资源融入价值转化环节
新生态的闭环,最终通过竞赛维度的联动实现。中原工学院将竞赛作为“校友资源融入的验收场与放大器”,让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校内培养”走向“市场检验”,完成资源价值的最终转化。
具体通过“导师团+案例库”双向发力:组建由上市公司高管、校友创始人组成的“校友导师团”,按“专业+赛道”一对一辅导“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既提升项目竞争力,更帮助学生规划职业方向;建立“校友品牌案例库”,将获奖项目拍成短视频,由杰出校友讲述“从母校到赛场再到市场”的路径,形成“招生宣传—项目融资”双循环。2024年省级赛事中,校友参与项目占比达21%,获金奖2项、银奖4项,创历史新高——这一成果印证了“竞赛联动”的价值:它让校友资源融入从“过程赋能”变为“结果落地”,实现“赛场能力—市场价值”的直接转化,为新生态画上“价值闭环”。
从课程的“知识融入”,到实践的“能力融入”,再到科研的“创新融入”、竞赛的“价值融入”,中原工学院的“四维联动”并非简单的环节叠加,而是围绕“校友资源融入就业创业人才培养”形成的有机整体:它以“资源持续流动”打破了传统培养的边界,以“能力闭环提升”实现了就业目标的落地,最终构筑起“校友—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新生态。这一实践既回应了“资源融入”的核心诉求,更彰显了“新生态”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价值,愿为同类高校探索校友资源应用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方向。
(中原工学院 刘国存 魏茜 李梦祎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24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本科高校校友资源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研究与实践——以中原工学院为例(2024SJGLX1084)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