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研学京华铸初心, 青春逐梦启新程

——祁东二中教育集团学生北京研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5-11-07 13:15:2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京华秋韵浓,研学正当时,秋天的北京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精美画卷。11月1-5日的北京,秋阳和煦,一群朝气蓬勃的中学生,身着绯红校服,点缀着醉人的京城秋色。这群来自湖南省祁东县第二中学教育集团的108名同学,怀揣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梦想的憧憬,在首都北京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研学实践活动。从学府殿堂到历史古迹,从科创高地到精神圣地,同学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探索中感悟文化底蕴,在交流中点燃理想火种,书写了一堂生动而又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

合照留影

这次研学是由湖南省祁东县第二中学校友发起并捐资成立的祁东鼎立教育基金会全额资助的。身在北京的基金会负责人、祁东县二中1990届校友曾光华先生在开营仪式上致欢迎词时,说:“我们的家乡祁东,是一个省级贫困县,家乡的很多少年儿童,难得有机会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我自己就是从祁东县西部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我深知农家孩子走出山冲的不易,更深刻认识到增长见闻对农家孩子的重要性。我们发起成立这个教育基金会,就是想在帮助母校的同学们走出祁东、走进大都市、开阔眼界、增加识见力方面,为他们提供一束微光,照亮他们的追梦人生路。” 

带着这种美好期许,“走进北京”研学团一行118名师生,走进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大学、中关村科技园、长城、故宫、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圆明园、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方。每到一处,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用眼睛摄下京城醉美的秋景,亲手感受允许体验的科创展品的温度,向国旗敬礼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以脚步丈量中华历史文化厚度,用心灵感悟民族精神传承,在探访名校、了解高科技发展历程与古迹探秘的交织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文化励志之旅。

触摸学府荣光,涵养人文底蕴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清华园里熠熠生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未名湖畔静静流淌。研学首站,同学们走进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漫步于古色古香的校园,感受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与人文底蕴。在清华园的荷塘边,在北大的博雅塔下,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了解名校的历史沿革、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理念,眼神中满是向往与坚定。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名校同学为榜样,立鸿鹄之志,筑学习之基,为实现梦想不懈奋斗。

走进孔庙国子监,穿越千年时光与先贤对话。红墙黄瓦间,苍松翠柏下,同学们瞻仰孔子塑像,聆听儒家文化的传承故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科举博物馆内,泛黄的试卷、古老的笔墨,诉说着古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真谛,更坚定了传承文化、接续奋斗的信念。

敬畏历史长河,厚植家国情怀

4日清晨,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当五星红旗随着朝阳冉冉升起,身着统一服装的同学们,整齐列队,神情肃穆地行注目礼。嘹亮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爱国之情在每个人心中激荡。“这一刻,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国旗的庄严与国家的强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名初中同学说。

观看升旗仪式

登临八达岭长城,绵延的城墙如巨龙蜿蜒于群山之巅,气势磅礴。同学们拾级而上,不畏艰难,相互鼓劲,最终登上烽火台。极目远眺,山河壮丽,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大家触摸着斑驳的城砖,聆听着长城的历史传说,深刻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更懂得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内涵。

走进故宫博物院,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彰显着皇家宫殿的恢宏气势与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一名同学在研学心得中写到:“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北,我们了解明清王朝的历史变迁与宫廷文化,那琳琅满目的文物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密码,我仿佛穿越回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深深沉醉于中华文化的魅力之中。”

故宫前合照留影

爬长城

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

“断壁残垣诉劫难,警钟长鸣励前行。”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看着昔日的皇家园林如今只剩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同学们驻足凝视,神情凝重,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随后,在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学们通过历史图片、文献资料与实物展品,重温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先烈们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同学。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

探索科创奥秘,点燃未来梦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研学之旅中,同学们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北京天文馆,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科创探索之旅。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从量子力学到人工智能,从航空航天到生命科学,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科技展品、一次次震撼人心的互动体验,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与力量。大家动手操作、认真探究,在实践中解开科学奥秘,在思考中激发创新灵感。

同学们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北京天文馆,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科创探索之旅

在北京天文馆,通过球幕电影与天文展品,同学们了解了太阳系的行星运动、银河系的结构奥秘,仿佛置身于广袤的宇宙空间。“原来宇宙这么神奇,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天文知识,探索更多宇宙奥秘!”一位同学兴奋地说道。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企业的创新产品,”走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了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成果时,有同学说,“科创工作者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投身科技创新是我未来的梦想。”

同学们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唐建石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微纳加工技术的精彩讲解;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杜应超教授以《微观世界的照相机》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领域,带领大家“穿越”到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全国著名科普专家、北京天文馆副馆长、北京古观象台台长齐锐给同学们讲述了古人测量“光阴”的奥秘,引导同学们树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理想信念。一名高三同学说,三场专题科普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们对“大国重器”背后的科学力量有了直观认知,对“科创未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激发了我们研究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杜应超教授以《微观世界的照相机》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领域,带领大家“穿越”到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铭记美好寄初心,不负韶华再出发

11月1日清晨,在研学出发仪式上,祁东县二中校长周铁牛饱含深情地勉励研学团全体同学:“北京是历史的缩影,是文化的殿堂,更是梦想的摇篮。希望你们以此次研学为契机,带着问题去观察,带着思考去探索,带着初心去感悟,在首都的沃土上汲取成长力量,把所见所闻转化为奋进动力,把所思所悟沉淀为人生财富。”

2日在北京举行的开营仪式上,祁东鼎立教育基金会理事、2002届校友谭汉豪先生说:“这次北京之行,是一次努力求知、筑梦未来的研学之旅,也是一场跨越山河、向梦出发的彼此约定。希望同学们能在历史与现代相交织的北京城里,增强‘敬畏历史,科创未来'的能力。”殷切的嘱托、深情的期盼,为学子们的研学之旅注入了满满动力。

合照留影

11月5日下午,研学闭营仪式如期举行。两名生活工作在北京的校友,清华大学教授王学武和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高度肯定了此次研学活动的意义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他们指出,五天的研学之旅,同学们走进学府、触摸历史、探索科技,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涵养了家国情怀,点燃了梦想火种。希望同学们把研学中的收获与感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把对首都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学识,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研学团总领队、祁东县二中党委书记周青总结指出,衷心感谢祁东鼎立教育基金会资助此次北京研学之旅,这是一次文化的熏陶,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这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梦想的启航。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举行这样的研学活动,让我校更多学子有机会接触、了解新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毅前行,让自己的理想之路光芒灿烂!

一名研学归来的高二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从学府荣光到历史厚重,从科创魅力到家国情怀,我们在行走中成长,在感悟中奋进,这次研学之旅,不仅让我第一次领略了首都的独特魅力,更培养了我们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了我们的科创精神,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一定带着此次研学的收获与感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青春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邓小保 石铁山 董青梅)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