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密云区教育委员会与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联合主办的“密云区2025年度教育科研展示活动”在密云区西田各庄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科研赋能课堂革新 活动引领学生成长”为主题,旨在系统梳理并展示学校近年来在课题研究、论文成果及教学实践方面的科研特色与成效,为校际间搭建科研理念、方法与管理经验的分享及协同合作平台,进而推动西田各庄中学科研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学科研品牌。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许甜,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分校校长、特级教师罗琳,北京市密云区教委中教科科长李岩峰,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教科室主任闫霞,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周长富及各校科研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研修学院教科室张庆印老师主持。

本次展示活动内容丰富,主要分为课题研究课展示、经验分享及专家点评等环节。
在课题研究课展示环节,来自西田各庄中学的教师们呈现了八节精彩纷呈的研究课,覆盖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体育、化学、美术等八个学科。这些课程紧密围绕该校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助力乡村中学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策略研究》与《数字化作业助力乡村中学智慧学习的实践研究》,集中展现了“融合信息技术的三诊课堂”建设在课堂变革中的创新举措与显著突破。
经验分享环节,西田各庄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周长富作了题为《科研引领 育见未来》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学校以科研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他指出,学校通过推动价值重建,实现了从“经验育人”到“科研兴校”的战略升级;通过深化范式重构,形成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的实践路径;通过实现境界重塑,达成了从“培育学生”到“成就彼此”的教育未来。周校长强调,学校坚持“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科研兴校”理念,构建了“课堂—课程—科研”三位一体的教科研范式,依托“融合信息技术的三诊课堂”和“三层—五维”阳光课程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实现了师生双向成就,构建了教学相长、研教共生的乡村教育新生态。

随后,西田各庄中学副校长刘妍序以《数智驱动 研教共生》为题,介绍了学校依托市区级课题构建“数智工具+三诊课堂”教学模型的实践。她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智笔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从数据驱动的“学前问诊”、思维可视化的“课中会诊”到个性化定制的“反思评诊”的全流程革新。西田各庄中学初二年级主任朱光玲和初一年级主任陈盼盼也分别就语文组区级课题《农村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和数学组区级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活动引领思维成长”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分享。
在专家点评环节,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分校校长、特级教师罗琳对西田各庄中学的整体风貌给予高度评价,称其如“全动力动车组”般充满内驱力。她充分肯定了学校依托信息技术的“三诊课堂”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上的显著成效,并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校长的卓越引领与团队对理念的扎实落地。还从专业角度建议,教学应更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与方法论的凝练,引导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深层转变。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许甜同样肯定了西田各庄中学充满生机、追求卓越的整体风貌,特别指出语文课堂以“学习任务链”为核心,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智笔技术应用精准有效。许博士还围绕教师科研提出了“问题意识”、“方法意识”与“交流意识”的重要性,并建议学校构建分层课题体系,完善科研保障机制,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生态。

密云区教委中教科科长李岩峰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系统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与顶层设计,以此壮大科研队伍,激发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坚持聚焦实践导向,鼓励教师将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推动科研成果反哺课堂。同时,大力推进数智化建设,深化信息技术在精准教学、数据评价与资源共享中的应用,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此次密云区2025年度教育科研展示活动,不仅是西田各庄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一次向着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再动员、再出发。西田各庄中学秉持“团队出成绩、奉献出成绩、赏识出成绩,研究出成绩”的共同话语体系,在教育强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的历史节点,正以科研破题,以创新开路,致力于将优质教育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大地,助力乡村学子成长为“阳光向上、志存高远、自尊自信、敢于担当的生命个体、家庭支柱、社会栋梁”。(王歆然)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