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本届进博会共迎来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
海大“小叶子”参与进博会宣誓仪式
上海海事大学“小叶子”志愿者以多岗位协同的专业姿态、两代传承的志愿情怀与持续深耕的服务热忱,在进博会现场展现出海大青年的责任担当,以“海事蓝”为进博注入青春色彩。
多岗协同,织密服务网络
上海海事大学“小叶子”分布于协调组、会议中心组、展期组、机场组等关键岗位,形成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工作格局,为展会提供全流程保障。
协调组作为信息中枢,统筹1700余名“小叶子”的服务动态,实时跟进岗位进展、协调处置突发状况,确保信息畅通与岗位衔接。会议中心组志愿者负责嘉宾接待、路线指引与秩序维护,以规范礼仪展现海大素养。展期组坚守签约现场,完成会场布置与秩序维护,保障每场签约仪式顺利进行。机场组负责接机引导、信息核对与行程衔接,为境外嘉宾搭建便捷高效的“第一站”。
从统筹管理到现场服务,从场馆保障到外场接待,上海海事大学“小叶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执行力,成为进博会顺利运转中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两代接力,传承进博使命
交通管理专业学生张茗蓉今年以展期签约台事务助理的身份参与进博,而她的母亲曾是往届进博会展商工作人员。从聆听母亲讲述进博故事,到亲身参与服务,张茗蓉完成了一场跨越时光的接力。

她将母亲分享的展商需求与服务经验运用于实际工作,严谨协助签约流程、维护现场秩序,深刻体会到“开放共赢”背后的责任。两代人的进博记忆在服务中交汇,展现出海大青年接续使命的青春风采。
系统保障,锤炼服务能力
为让“小叶子”们以最佳状态服务进博会,上海海事大学精心谋划、系统部署,构建了全方位、有温度的保障体系,既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又注入海事特色关怀。
在岗前培训阶段,学校打造了系统化、多元化的培训课程。邀请思想政治教育、英语能力提升、心理健康咨询等领域的专业教师,围绕思想引领、涉外服务礼仪、应急处置、压力调节等核心内容开展专题授课;同时邀请往届优秀“小叶子”分享实战经验,联合校礼仪队开展接待礼仪实训,全方位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养和服务能力,为他们从容应对各类服务场景打下坚实基础。

后勤保障方面,上海海事大学贴心准备了充满“海味儿”的志愿物资包,成为“小叶子”们的“暖心装备”。实用与颜值兼具的进博主题双肩包,满足服务期间的日常携带需求;印有进博吉祥物“进宝”与海大“小海狮”的可爱颈枕,将展会元素与海事文化巧妙融合,为忙碌中的志愿者提供舒适依靠。尤为亮眼的是“海魂”系列徽章,画有校船“育明轮”的滑动徽章寓意“破浪前行、勇毅探索”,“共掌舵轮”徽章以“进宝”与“小海狮”携手握舵的设计象征“团结协作、共促发展”,“博海情谊”徽章则定格了两者在学校中远图书馆前的同框瞬间,每一件物资都承载着学校的殷切期望,成为“小叶子”们服务期间的精神激励。

志愿者徐子懿志愿服务时长超1700小时,曾参与西部计划并积累应急处理与沟通经验。为服务进博,她提前考取急救证书、强化英语会话、熟悉场馆信息,以专业能力和细致准备服务各方来宾,展现志愿精神的深度与温度。
上海海事大学的“小叶子”们以航海人特有的开拓精神、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在第八届进博会的各个岗位上,用扎实的技能、贴心的服务、饱满的热情,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既展现了海大青年的卓越风采,也为进博会的圆满成功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在联通中国与世界的舞台上,讲述了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焦玉玲)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