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田野,是最生动的课堂;金色的稻浪,是最鲜活的教材。近日,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幼儿园充分发挥“爱慧美先锋”党建品牌引领作用,紧扣“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将思政课堂搬进稻田,组织幼儿开展“沉浸式”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田间开课·体悟劳动艰辛
孩子们满怀兴奋与好奇,走进这片金色的海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从这里来的吗?”稚嫩的提问,拉开了“田间思政课”序幕。党员教师带头示范,手把手指导幼儿割稻。孩子们小手握住镰刀,有的腰背微弓,小心翼翼地揽住稻丛;有的反复调整握镰姿势,动作虽显稚嫩,神情却格外专注。细密的汗珠顺着红扑扑的脸颊滑落,孩子们悄悄擦拭,却不曾停下手中的动作。当亲手割下第一束稻穗,高高举起稻秆欢呼时,那份蕴藏在汗水中的成就感,让每张小脸上都绽放出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
颗粒归仓·涵养节俭品德
收割后的田野,成为开展品德教育的最佳现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孩子们化身“护粮小使者”,细心地在田埂间寻觅,将遗落的稻穗一一拾起,郑重地收入篮中。每一次弯腰,都是对辛勤劳动的致敬;每一株归仓的稻穗,都是对节俭美德的生动诠释。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童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方寸之间·感受农技智慧
“稻谷是如何变成大米的呢?”在“探索农趣”环节中,老式打谷桶静静伫立,宛如一位沉默的讲述者,揭开了粮食加工的神秘面纱。孩子们好奇地围拢过来,看着金黄的稻穗被轻轻倒入小型脱粒机。顷刻间,“簌簌”声起,饱满的谷粒如雨落下,在桶底堆起一座金灿灿的“小谷山”。小家伙们踮起脚尖,伸长手臂,惊喜地触摸带着阳光温度的谷粒,仿佛握住了整个丰收的秋天。
这堂“稻田里的思政课”,以天地为教室,以稻谷为教材,以劳动为老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实践教育全过程。该园党支部书记、园长表示:“党建引领下的田间实践,让思政教育从‘纸上’落到‘手上’,从课堂走向生活。”思政教育的种子,正如那饱满的稻谷,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静待抽穗扬花。(戴晓磊)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