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我院 80多名听障毕业生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招收听障大学生的普通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听障毕业生体面就业是学校关心关注的事。“职业教育就是要做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连接器’。”党委书记、校长李铭辉在春季校园招聘会上的这句话,成为学校破解矛盾的核心思路。
一、就业育人核心举措
1. 访企拓岗有力度,学校与企业“双向奔赴”
“如果不是学校和小鹏汽车的‘产教融合项目’,我可能永远不知道我们听障人在人工智能领域能够有所作为”。2025届计算机应用技术(特殊教育)专业的听障毕业生李华桂,如今已是广州小鹏汽车公司的一名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审核员。学校与小鹏汽车合作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中心”成为他找到人生价值的平台。学校用“党建 + 特殊教育 + 前沿科技” 模式为听障生打造出“实习就业摇篮”。
2025年初李铭辉校长带队赴小鹏汽车公司开展调研,敲定双方“校企合作”框架,打开培养听障学生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局面。17名听障学生加入“小鹏汽车数据标注”产教融合项目。截至今年 7 月,该项目已累计培训听障生 23人,其中 4人成功入职小鹏汽车公司,成为听障群体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范式。该合作项目获得了广东省、广州市残联的高度认可。

学生在我校小鹏汽车公司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中心实训
2. 全周期服务有温度,“一生一策”精准帮扶
听障生就业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他们就业中可能面临更多经济压力、沟通困难、适应困难等问题,为此学院构建了“全周期帮扶体系”,从入学到就业、从适应到成长,全程为听障学生保驾护航。学校推行“平等、融合”理念,从管理、教学、实践三方面提升听障生“就业能力”。学校坚持“聋健一视同仁”,推动听障生与健听生融合教育。积极推行“一生一档”、“一生一策”精准帮扶,为每位听障生量身定制就业帮扶方案。“跃迁”困难学生生涯发展工作室、“行之所往”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等辅导员工作站成为就业服务工作的战斗堡垒。

专场招聘会现场教师帮助特殊教育学生面试
3. 家校协同、朋辈互帮有效度,亲情友情传温暖
家校协同和朋辈互帮机制是我校助力听障生就业的秘密武器。学校与听障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家长沟通就业市场趋势、行业需求和岗位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就业形势并给予情感支持,助力他们保持积极就业心态。
发挥朋辈的力量减轻听障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迷茫、焦虑或无助,有效应对听障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依托学生“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以宿舍为一个小单元成立求职帮扶小组,以班级为大单元成立互助团,在班干部和班主任的引导下,使“舍友结伴、朋辈结友、师生结对”的团队力量贯穿求职全过程,用爱和温暖点亮听障毕业生的求职道路。
二、就业工作成效
自学校开办听障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共培养了1000余名听障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学生顺利毕业并在各自岗位上绽放光彩:有听障生成为了国内首位听障咖啡大师,有的成为某大学档案馆的档案助管;有的担任学校美术老师;还有毕业生成功创业,开了个人画室和面包店。2025届80名听障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我校优秀毕业生林莉盈就职肇庆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始终以“推动听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积极携手小鹏汽车、洲际国际酒店等品牌企业,共同打造听障生实习就业平台,让职业教育成为照亮残疾群体未来的“引路光”和滋养民生福祉的 “暖力量”。 (戴领、李艳霞、乔时玲)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