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晌午,暖意融融,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北陈村的“心安文化广场”上格外热闹。“以前这儿堆着柴火垛,路边杂草半人高,想遛个弯都没处下脚。”村民丁大爷坐在整洁的长亭,笑得惬意,“现在好了,村里像花园,太阳好了就都愿意出来坐坐!”
这舒心场景,正是富源街道以“点线面”工作法破解人居环境治理难题的生动写照。
“点”上突破:四季攻坚打响环境整治“闪电战”
“春季补绿、夏季清路、秋冬扫叶——咱们的环境整治得跟着季节‘跑’!”在街道每周一的人居环境早例会上,办事处副主任张丹丹正通过大屏幕播放41个村的督查视频。据了解,富源街道通过现场督查、拍摄的方式,汇总成督查视频,在每周一例会上当众点评各村人居环境问题,这种方式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
“春季就围绕绿植补种的‘找茬’,夏季围绕路面清洁‘找茬’,秋冬围绕枯枝落叶‘找茬’,这种方式压力大,但效果更直接!”一位社区干部坦言,“村里的问题被‘晒’出来,回去就能立马组织整改,谁都不想落后。” 截至目前,这样的督查已开展7轮,整改问题682处。街道还创新建立“分管领导+社区干部+村干部+网格员+公益岗+N”的联动体系,并投入50余万元实施“以奖代补”机制,激励各村“赶超跨越、争先进位”,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整治热潮。
“线”上攻坚:长效管理织密环境治理“责任网”
长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度管人”。针对公厕、路域环境等关键“点位”,富源街道不仅协调第三方即查即改,还创新推行星级评定制度,设置23项指标,每月由执法、环保等科室联合打分。“五星级村居”不仅挂牌表彰,还能优先获得项目支持;连续两次摘星的村庄,村干部需在街道大会上作检讨。“上个月我们村因为杂物堆放被扣分,这个月大家加班加点整改,终于保住了星级!”麻庵村党支部书记郑建成擦着汗说。
北陈村的“积分超市”则让环境治理有了新方式。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清理垃圾可累计积分,兑换洗衣粉、食用油等实物。“我攒了50分,换了两瓶洗衣液!”村民刘阿姨举着积分卡乐呵呵地说。这套“出力有积分、积分换实惠”的机制,让维护环境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激活了长效管理的“末梢神经”。如今,“出力有积分、积分换实惠”已成为富源街道的新风尚。
“面”上提升:全域治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人居环境整治,最终目的还是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坚持“一村一策”,不能搞一刀切。在李果村,新硬化的1360米村内公路直通家家户户。“以前是‘水泥路’,下雨天真是一身水一身泥。现在村里筹钱修了这柏油路,出行太舒心了!”村民李大哥感慨道。今年以来,街道累计修补农村道路短板18.2公里,清理生活垃圾700余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硬件提升的同时,文化“软实力”也在赋能。小房村的“人生记忆打卡地”、大王村的“枣梦空间”打卡地、丰一村的“乡村文化墙”、北陈村的“孝善文化一条街”……一个个独具匠心的景观,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涵养了文明乡风。街道还创新组织村BA篮球赛,开展“书画下乡”“送戏下乡”24场、理论宣讲36次,让村民在享受环境美的同时,精神也富了起来。“现在晚上跳广场舞、听戏,比城里还热闹!”大卢王村村民付玲玲笑着说。(周渤海 王慧)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