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鼓课上节奏铿锵,合唱课上歌声悠扬,美术课上色彩流转,参加广场舞培训的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整动作、变换舞姿……
这是近日陕西旬阳“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暨全民艺术普及公益课堂秋季班上的一幕。此次课程从九月下旬开启,10余个热门课程,吸引400余名学员报名参与。

陕西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暨体操嘉年华在旬阳举办
今年以来,旬阳以推进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为契机,以“机制贯通、设施共享、服务贴心、品牌鲜活”为目标,将文化惠民的种子播撒在秦巴山水间,让46万群众的精神家园愈发丰盈,绘就“人人享文化、处处有欢乐”的文化惠民新图景。
走进旬阳市版画院,非遗传承人蔚世生正手把手指导“版画妈妈”们掌握刻刀技法,她们将乡村美景、农家生活刻进作品;一到周末,市图书馆座无虚席,二楼的文化馆里吹拉弹唱一如既往,位于老城的老年大学门口清早7点多就有学员陆续到来。

省级非遗传统木刻版画培训现场
有爱好就有平台,有激情处处是舞台。旬阳整合公共文化场馆、体育健身设施、景区配套服务点等50余项资源,部分场馆推出“错时服务”,如今,“15分钟文化圈”成为群众生活标配,实现“出门有地儿乐、就近享服务”。
旬阳文共体构建全域覆盖服务体系,一个总中心、21个镇分中心、309个村(社区)子中心纵向贯通,25个成员单位横向协同;4个示范镇村将26项重点任务拆解为“责任清单”,打破文化服务“各自为战”壁垒,形成了横向协同、纵向联动、齐抓共管、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蜀河古镇文化活动热闹非凡
“农民文化节”“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三大群众文化品牌助力文化服务供给从“我送你接”向“你需我送”转变。依托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艺养天年”服务;整合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组建“青少年艺术联盟”;借助“百姓微课堂”和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学才艺”,推出艺术视频、开展线上培训。截至目前,开展定制阅读、艺术培训等点单服务180余场次,惠及群众8000余人次;完成戏曲进乡村7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500余场次,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通过各类优质文化服务资源下沉,把优质文化产品送到农家村庄、田间地头,切实让文共体建设成果惠及于民。

舞台剧《一位母亲的遗言》剧照
10月25日,在旬阳举办的陕西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暨体操嘉年华开幕式上,旬阳市第一小学参演的节目汉调二黄《盛世旬阳》赢得各地观众齐声点赞。
据了解,旬阳各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旬阳民歌列为特色必修课程,特邀非遗传承人走进教室,教孩子们识谱、运腔、传唱;红军镇深挖红色资源,通过“红色讲堂”故事宣讲、“革命记忆”主题展览等形式,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省级非遗蜀河八大件第五代传承人李俊,返乡十余载,重振“裕庆和”老字号,并携手青年团队打造客栈、民宿等项目,积极推动非遗美食与古镇旅游的深度融合。旬阳礼馍传承人苗晓娟,走进校园与社区,传授生肖、花鸟造型的礼馍制作技艺。蔚世生深耕木刻版画传承二十余年,从校园教学到创办版画院,培养2万余名学员,并通过农民版画职业培训学校,实施“培训+回购”模式,助力农户增收。这些充满旬阳地域特色的作品,亮相全国各类展会,成为旬阳文化传播的新名片。

旬阳市“百千万”文艺人才培训课堂
截至目前,旬阳有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8项,市级非遗30项,县级非遗107项。依托非遗创作成果与人才基础,培育大批“土生土长”文化能人,组成83个专业文艺团体、420支村级文艺社团,活跃在广场、村口、校园,成为文化传播主力军。
在旬阳,文旅活动热度不减。每年正月,社火巡游上演,舞龙舞狮、彩船秧歌穿梭街巷,欢声笑语满街;蜀河镇“乡村好声音”K歌赛热闹非凡;乡村领读人带村民在镇村书屋读经典、话家常;围绕“樱桃花季”“油菜花季”“红叶季”“丰收季”“五一”“国庆”等专场,文艺演出轮番上演。今年以来,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30余场次,吸引20万余人次参与。

旬阳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现场
建阵地、送服务,育人才、种文化。如今的旬阳,文化的缩影是广场上的健身操,是活力四射的晨跑,是版画工坊的油墨清香,是田间地头的文艺演出,是群众登台当演员展才艺,是活跃在城乡的“红马甲”,是周周不间断的欢歌笑语……
旬阳正以文共体建设为纽带,让文化惠民、润民的阳光洒遍每个角落,让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花越开越艳。(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杨蜜)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