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有了法律援助,我们这些老百姓维权就更有底气了!”10月30日,在四川省邻水县牟家镇向阳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刚咨询完法律问题的王大爷,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这一幕,正是邻水县近年来大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的生动写照。 如何让法律援助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邻水县聚焦“广度”“精度”,以“双管齐下”的创新举措,正逐步构建起一张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精准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网,让群众维权不再“蜀道难”。
求助有门,办事有人:“线上+线下”拓宽法律援助“广度”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关于工伤赔偿的问题……”,日前,在城北镇秀峰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一位中年男子正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并告知他可以通过线上渠道提交法律援助申请,无需再跑腿。
这正是邻水县拓宽法律援助受理渠道,提升服务广度的具体体现。过去,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往往面临“找不到门、不知道怎么办”的困境。针对这一问题,邻水县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法律援助申请矩阵。
线下,依托区、街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设置清晰指引与专项服务窗口,确保群众“求助有门、办事有人”。线上,充分发挥“12345”“小邻通”等便民服务热线咨询功能,将服务深度延伸至基层末梢。
“我们村里的老人,很多都不懂网络,有了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他们有啥事直接过来问,方便多了!” 秀峰村党支部书记何念强深有感触地说。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法律援助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邻水县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24件,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线上+线下”的受理渠道的拓展。
全程闭环,动态跟踪:强化质量监管提升办案“精度”
“邱律师,感谢您为我争取了误工费,要不是您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10月30日,邻水县旭升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邱雄时,他回忆今年7月中旬包某某激动地握着自己的手,连声道谢。
包某某是一位72岁的老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因年龄问题,保险公司拒绝赔偿误工费。邻水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邱雄律师代理此案,最终,法院采纳了律师的观点,判决支持了包某某的误工费诉讼请求。
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离不开邻水县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严格把控。为了确保法律援助服务的精准性与实效性,邻水县构建了“咨询接待、案件受理、审查审批、案件指派、案件办理、监督管理、结案归档、回访评估”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实时动态跟踪案件进展。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获得法律援助,更要确保他们获得高质量的法律援助!” 邻水县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陈柳表示。
邻水县还综合运用案卷评查、电话回访、庭审监督等方式,对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全方位监督。 特别是对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快速审批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努力让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都成为精品案件, 真正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陈柳表示。
邻水县的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让法律援助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笔者深切感受到邻水县在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方面的决心和力度。通过拓宽受理渠道,优化审查程序,强化质量监管,邻水县正努力将法律援助打造成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
当然,法律援助工作任重道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法律援助资源的配置,法律援助队伍的建设等。期待邻水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吴乾超)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