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融合

深化文旅合作,赋能美好生活

——2025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平行会议在成都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24 13:56:42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025年11月22日,成都空港国际会议中心内高朋满座,思想激荡。作为“2025全球熊猫伙伴大会”的重要平行会议之一,“中外文旅交流互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深化文旅合作,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文旅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领袖及政府代表,共同探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之道,旨在推进旅游强国建设,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共绘美美与共的文明画卷,为全球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外文旅交流互鉴大会沙龙对话环节

大会在主旨演讲环节拉开了思想碰撞的序幕。多位重量级嘉宾围绕“文旅产业生态共生共赢”、“中外文化共鸣与交流合作”以及“数字IP与文旅融合实践”三大核心议题,分享了前沿观点与真知灼见。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魏鹏举教授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深刻阐述了技术进步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指出:“纵观历史,每一次技术的重大飞跃,都深刻地推动了文化产业业态的迭代升级与商业模式的持续丰富。从印刷术到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化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方式,更重塑了文化消费的形态与边界。”他强调,在数字经济时代,抓住科技变革机遇,是推动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来自产业一线的实践声音同样引人深思。腾讯互娱天美市场中心负责人景大源结合打造爆款数字文创产品的成功经验,分享了如何以优质数字内容赋能文旅发展的探索。他谈到,优秀的数字文创作品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更能通过IP衍生、场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为传统文旅资源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从而拓展文旅消费的新空间,实现虚拟世界与实体景区的双向赋能。

在随后进行的沙龙对话环节,气氛更为热烈。嘉宾们围绕“全球视野下的文旅新消费:跨界合作、科技赋能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对话与思想交锋。来自不同领域的对话者从产业实践、科技创新、跨界融合等多个维度,剖析了当前文旅新消费的趋势与挑战。大家一致认为,全球化的视野要求文旅产业必须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跨界合作能够打破行业壁垒,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科技赋能则为核心体验、运营效率和服务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确保文旅产业长期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石。这场对话为探寻文旅新消费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了多元而富有建设性的思路。

 

熊猫伙伴大会的熊猫文创集市

作为大会成果的集中体现,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项目在会议期间进行了集中签约,标志着各方在文旅融合领域的合作迈入了实质性阶段。备受关注的“熊猫家园全球伙伴·文创产业共创战略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以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熊猫IP为核心纽带,依托“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这一汇聚创意的平台,携手中国金币集团的权威资质与强大产业优势,创新性地采用“特展呈现+联名开发”的双轨模式。此举旨在精准对接“创意端”与“产业端”,有效破解文创产品从设计到市场的转化难题,将熊猫家园IP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转化为可持续、可感知、可消费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同期签约的还有“峨眉山品牌全球推广计划”、“光雾山文旅品牌推广计划”以及“熊猫家园文创卡牌授权合作计划”。这些项目的落地,展现了四川乃至中国文旅品牌积极走向世界、寻求国际化表达与合作的决心与行动力。

大会现场还隆重发布了“文旅+百业”特色品牌,生动展示了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教育等众多领域融合发展所释放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文旅+”的深度融合,正不断催生新场景、新业态,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是四川乃至中国文旅产业深化国际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省始终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事业产业显国际范、蕴中国味、具巴蜀韵。坚实的产业基础与丰硕的发展成果为大会提供了有力注脚:2024年,四川省全年接待国内游客高达11.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6万亿元人民币,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充分证明了四川文旅的强大吸引力与蓬勃生命力。

本次中外文旅交流互鉴大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行动的启航。它搭建了一个国际性的对话平台,促进了经验共享与理念共识,推动了务实合作与项目落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开放促合作,以融合促发展,共同赋能人民的美好生活,正成为全球文旅产业发展的共同愿景与不懈追求。一幅由各方携手共绘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画卷,正在成都徐徐展开,并将影响深远。(文/陈必勋  图/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