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武汉。中国(湖北)第29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的出征仪式庄严举行。68名来自荆楚大地的白衣使者,在完成历时五个月的全脱产集中培训后,整装待发,即将跨越山海,奔赴遥远的北非国度,执行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任务。这不仅是湖北援外医疗史上又一次常规轮换,更是中阿两国之间跨越一个甲子的友谊薪火,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升华。
精锐集结,厚积薄发启新程
中国(湖北)第29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的出征仪式现场
本次出征的第29批援阿医疗队,堪称一支阵容齐整的“多兵种合成部队”。队员专业领域覆盖妇产科、麻醉科、中医科、眼科、普外科、骨科、烧伤整形科等关键科室,全部甄选自湖北省内实力雄厚的医疗机构。自今年5月起,他们暂时告别熟悉的岗位与家人,投入了高强度、系统化的封闭式集训。
这五个月的沉淀,远不止于医学专业的精进。队员们系统学习了沟通所必需的法语,深入了解了阿尔及利亚的社会文化、风俗禁忌,掌握了援外工作中的新闻宣传规范,并进一步强化了急危重症救治等应对复杂情况的专业技能。这一切,只为抵达后能更快融入当地环境,更精准、高效地服务阿尔及利亚人民,为这场为期两年的生命守护与健康承诺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银针传情,从信任到信赖的跨越
在医疗队中,中医分队无疑是一抹亮色。队长高锋,作为一名“老兵”,已是第二次参与援阿工作。他亲身见证并推动了中医针灸在异国他乡从被好奇打量到深受信赖的过程。
中国(湖北)第29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的出征宣誓
“在阿尔及利亚,中医针灸早已深受当地民众认可。”高锋分享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一位患者因左肩疼痛前来求诊,初次接触针灸时满心疑虑,特意强调“只治疗左肩”。在经历了两次立竿见影的针灸治疗后,疼痛奇迹般消失。到第三次复诊时,这位患者主动坦白:“其实我的右肩疼痛更久,当初是想先验证一下疗效。现在我完全信服了,恳请您一起治疗”。
这个故事,是中医文化凭借确切疗效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然而,高锋和他的团队目光更为长远。“这不仅是医疗援助,更是技术输出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合作”。他介绍,医疗队将在阿尔及利亚中国中医中心启动一项为期三年的中医针灸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希望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为当地培养出能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的针灸医师”。这标志着湖北援阿医疗队正实现从传统的“人力输出”向更高层级的“技术输出与人才培养”战略转型,旨在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迎难而上,守护生命最初防线
对于首次参加援外任务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医师段洁而言,前方是充满挑战的全新战场。她已做足功课,了解到阿尔及利亚的产科情况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那里的分娩量非常大,急危重症病例多,尤其因多次剖宫产史和高肥胖率带来的妊娠及分娩风险更为突出”。
面对挑战,段洁并未退缩,而是规划了清晰的工作蓝图。她计划在完成日常繁重诊疗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健康科普工作,加强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并致力于协助当地建立起更为规范的孕产妇管理系统。“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守护好生命最初的防线”。她的言语中,充满了中国医生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六十二载接力,铸就友谊丰碑
时间的指针回拨至1963年。应阿尔及利亚政府请求,在新中国自身面临诸多困难之际,第一支中国援外医疗队毅然启程,奔赴这个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国家,协助其重建医疗卫生体系。湖北,正是这一伟大事业最悠久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六十二载春秋更迭,二十八批队伍接力。截至第28批,湖北省已累计向阿尔及利亚派遣医疗队员3603人次。这些白衣天使在遥远的北非大地,累计诊治患者达2765万人次,接生了213万名新生儿。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的延续、无数家庭的希望,更是中阿友谊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
更为可贵的是,一代代湖北医疗队员通过“传、帮、带”的无私奉献,为阿尔及利亚培养了大批本土医务骨干,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他们的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誉,多次被授予该国国家劳动勋章、五一劳动奖章等崇高荣誉。
中国(湖北)第29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集体合影
如今,第29批医疗队接过这沉甸甸的接力棒。他们带去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理念,更是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与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支队伍将继续以仁心仁术书写大爱无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续写中阿友谊更加灿烂的新篇章。(文/陈必勋 图/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